琳琅满目的防晒产品。
炎炎夏日,70多岁的刘爷爷要推着四岁多的孙女出门玩,妈妈强烈要求爷爷给小孩涂上防晒霜,刘爷爷却觉得小孩晒晒太阳更好,最多就是晒黑一点,冬天就白回来了。面对爷爷的“歪道理”,妈妈真是有口难辩。
虽然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科普知识随处可查,但还是有很多人对防晒存在误区。不涂防晒霜可不只是晒黑那么简单,任何皮肤问题都会因为紫外线的损害而加重,特别是小婴儿娇嫩的皮肤更是经不起暴晒。研究表明,经常晒太阳,皮肤会加速老化产生晒斑,甚至造成皮肤癌变的危险。所以挑选一瓶适合自己的防晒霜尤为关键。
弄明防晒究竟是防什么
如今的生活十分便利,随便逛逛化妆品店、超市甚至就是小区楼下的便利店,都可以随手买到防晒护肤品。但是,看着防晒护肤品上奇奇怪怪的数字和字母,究竟该如何选呢?记者近日采访了不少护肤达人和美妆店老板。
在市区东风三路的一家美妆店,防晒区域的选购区内放置了琳琅满目的防晒产品,有防晒霜、防晒乳液和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防晒喷雾。该店老板李女士介绍,选购防晒品首先要了解防晒主要防的是什么。防晒主要就是防太阳照射的紫外线,紫外线根据波长分为UVC(短波紫外线),UVB(中波紫外线),UVA(长波紫外线),UVC在到达地面之前就被臭氧层吸收,因此可以忽略不计。简单说,防晒就是防UVB和UVA。
UVA和UVB对皮肤造成的影响有哪些?UVA会伤害真皮层,造成皮肤损伤老化,导致黑色素沉积及产生皱纹。UVB会伤害表皮层,造成皮肤即时晒伤,造成红斑以及引起水泡。简单地说,UVA晒黑,UVB晒伤。
所以在购买防晒品时,要重点注意两个指标,一个是SPF防晒系数,另一个是PA值。防晒系数英文缩写为SPF,意思是皮肤抵挡紫外线的时间倍数。防晒系数越高的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也就越强,所给予的保护就越大。Protection of UVA-1简称PA,是对UVA防护力的等级标示体系,一般来说,PA的防晒程度是以PA+、PA++、PA+++三种强度来标示,“+”越多,防止UVA的效果就越好。在紫外线如此强烈的阳江,李女士建议尽量买SPF在30以上,PA++或以上的防晒霜。
根据肤质选择防晒产品
不少护肤达人建议,在选购防晒产品时,除了注意看防晒值,防晒产品性质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最好是根据自己的皮肤性质选择防晒产品,使用效果会更好。
油性皮肤应该选购渗透力较强的水剂型、无油配方的防晒霜,使用起来清爽不油腻,不堵塞毛孔。千万不要使用防晒油,物理性防晒类的产品慎用。
痘痘型皮肤与油性皮肤选购防晒霜相同,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剂型、无油配方的防晒霜。但是当痘痘比较严重,发炎或者皮肤破损,就要暂停使用防晒霜,出门的时候只能采用遮挡的物理方法防晒。
干性肌肤一定要选用质地滋润,并添加了补水功效以及增强肌肤免疫力的防晒霜,现在有很多防晒霜增加了防晒以外的补水、抗氧化功效。
为了安全起见,敏感性皮肤推荐选择专业针对敏感性肤质的防晒霜,或者产品说明中明确写出“通过过敏性测试”“通过皮肤科医师对幼儿临床测试”“通过眼科医师测试”“不含香料、防腐剂”等说明文字,最好选择物理性防晒品。而且敏感肌肤购买前应先做过敏测试,先在自己的手腕内侧试用一下。10分钟内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痛、痒,说明自己对这种产品有过敏反应,要确定不会过敏再购买。
小心陷入几个防晒误区
另外,在日常防晒中,很多人还容易陷入这几种防晒误区。一种是每天出门防晒霜涂一次就一劳永逸了。防晒霜的防晒能力,主要通过防晒剂和其它成分,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抵御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保护皮肤。虽然防晒指数显示可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底下,但在游泳、出汗、擦拭面部时,会破坏防晒霜在皮肤表层形成的防晒膜,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降低,就需要补涂恢复防晒能力。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需要及时补涂,才可以充分保护皮肤。补涂时间间隔,可以根据防晒霜的特性和所处环境决定。每2个小时补涂一次最佳。
最近这两年,简单易喷的防晒喷雾非常受欢迎,很多人购买防晒喷雾替代传统的防晒霜。但是,一些人直接使用防晒喷雾对着脸喷,这是一个错误的使用方法。首先是防晒不足量。防晒产品防护整个脸部起码需要一枚硬币大小的用量,拿着喷雾随便对着脸喷几下是不达标的。另外,喷雾类化妆品为了能把有效成分喷出来,需要使用加压瓶和气体推进剂,比如丙烷、丁烷、异丁烷,这些推进剂被人吸入的话,会有一定毒性,使用者在喷喷雾的时候,很有可能随着呼吸将这些产品吸入身体内。不要觉得自己喷的时候屏住呼吸就行,因为防晒喷雾喷完之后会在你周围形成一圈气雾,喷完了吸气依然存在吸入的风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防晒喷雾喷在手心上再涂抹在脸上。
文/图 张敏
新闻推荐
我市举行“大力推行河长制,依法保护漠阳江”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