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 电影新闻 电视新闻 综艺新闻 音乐新闻
新岭南 > 娱乐 > 电影新闻 > 正文

游戏改编影视困局!国内外的日子都不好过 《刺客信条》《生化危机6》迎来“游戏电影周”,业内专家梳理游戏改编电影历史、问题、前景

来源:惠州日报 2017-02-26 09:58   http://www.kcqsx.com/


经典单机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播映后取得的反响还不错。

经典单机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播映后取得的反响还不错。

《魔兽》的电影与游戏保持着高度一致,给玩家提供了坚实的情感寄托。

《魔兽》的电影与游戏保持着高度一致,给玩家提供了坚实的情感寄托。

数据显示,最赚钱的是《生化危机》系列。

数据显示,最赚钱的是《生化危机》系列。

《古墓丽影》以1.5亿美元的成本斩获了2.75亿美元的票房。

《古墓丽影》以1.5亿美元的成本斩获了2.75亿美元的票房。

《刺客信条》改编成电影后被指质量不佳。

《刺客信条》改编成电影后被指质量不佳。

最早的游戏改编电影要数1993年的《超级马里奥兄弟》。

最早的游戏改编电影要数1993年的《超级马里奥兄弟》。

2月的最后一周是属于游戏迷的一周,尤其是近日有两部现象级游戏改编的大片在国内上映——《刺客信条》与《生化危机6:终章》,有据可查的游戏改编电影史几乎是一部悲剧史,向来饱受质量不佳的诟病。借用著名的游戏IP改编为电影虽然有吸引眼球、保证一定的观众群体买票、节省宣发费等优点,但常常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家的招牌。多年来,游戏改编的电影存在不少难以调和的问题,导致影片的质量并不遂人意。欧美的前车之鉴很多,国内的游戏影视化又方兴未艾,为什么游戏改编的电影普遍“槽点满满”?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改编姿势”?笔者采访业内人士、专家、资深玩家,回顾游戏电影两个载体交互的历史演变,分析存在的问题。

欧美游戏改编影视发展

好莱坞已经在游戏IP影视化的道路上走了20多年,大多数由游戏改编的电影都难逃口碑票房 “扑街”的命运。据IMDb数据显示,游戏改编的电影评分普遍不高,平均分数大多在3~5分之间,得分最高的是2002年的《生化危机》,6.7分;最低的是2003年 《死亡之屋》,2分。同时,这类电影似乎也难以摆脱票房“扑街”的命运,数据显示,最赚钱的仍是《生化危机》系列,该系列总投资高达2.48亿美元,5部电影总票房豪取9.04亿美元。

开端

红白机“开了个失败的头”

最早的游戏改编电影要数1993年的 《超级马里奥兄弟》。1985年第一款《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让红白机在美国热销,总共卖出4000万套,在美国开创了新游戏时代。1993年,投资额高达4800万美元的 《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上映,由于人物角色还原度低,电影与游戏故事关系薄弱,影片恶评如潮,IMDb评分仅有4分,以刚刚2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主演霍斯金斯在多年后都公开表示参演此片是他从影生涯中最可耻的污点。

90年代

动作游戏“续命”

开端失利似乎并未阻碍影视公司对游戏改编电影的热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街机”格斗游戏,90年代初期的美国,《街头霸王》成为玩家头号喜欢的游戏,《拳皇》也开始在亚洲流行,也有不少其他类似的游戏诞生,例如 《真人快打》、《铁拳》。1994年,投资3500万美元的《街头霸王》在北美收获了3342万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近亿,但评分仅有3.7;另一部由狮们影业发行的《真人快打》,投资2000万美元,全球票房1.2亿美元,IMDb评分5.8分。这两部电影改编的游戏IP都是当时顶级的,也赶上了功夫片在好莱坞最流行的时期。两部电影选择的游戏IP正好迎合了整个电影市场,虽然评分差强人意但仍获得可观的票房成绩。电影公司趁着热度继续拍摄的1997年《真人快打2》与2009年的《街头霸王:春丽传》,都遭遇滑铁卢,《春丽传》追加了投资5000万美元,但票房则只有可怜的1280万美元。

1999年,《银河飞将》横空出世,本片是由游戏设计师克里斯·罗伯茨亲自操刀,他还特意成立了公司联合福斯公司一同制作,无奈投入3000万美元,上映后票房仅超1000万美元,罗伯茨的事业也一蹶不振。

千禧年

《古墓丽影》改变局势

进入2000年后,每年都有1到2部游戏改编电影进入院线,随着游戏人口的猛增也带来游戏电影数量的增长。2001年,超人气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拍摄同名真人电影,由安吉丽娜·朱莉饰演原著中的女主角劳拉,电影以1.5亿美元的成本斩获了2.75亿美元的票房,受到观众与游戏玩家的好评。跟随其影视化脚步的是Square公司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电影采用CG技术打造,投入1.35亿美元却只收获8000万票房,Square公司出现巨大财政赤字。一改惨淡的是2002年问世的《生化危机》电影,以3500万美元的预算赚取了过亿美元的票房,该片的成功让片方一口气推出4部续作,每一部投资额都在追加,虽然评分连续下滑,但票房持续走高。

21世纪初

佳作星星点点

千禧年后,还有不少游戏电影在影市流行,例如大打帅哥美女牌的《生死格斗》、警匪大片《马克思·佩恩》、带着浓浓迪士尼味道的《波斯王子:时之沙》;沿用了游戏原声配乐的《寂静岭》,在IMDb上评分并不低,这得益于它的导演与编剧都是游戏死忠玩家。而续作换了导演剧情也不免被粉丝诟病,口碑票房双失利。除了这些基于电视主机游戏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品,还有不少烂片,例如对游戏电影孜孜不倦的改编者德国导演乌维·鲍尔,从2003年开始便乐此不疲地借助银幕摧毁诸多经典游戏,包括 《鬼屋魔影》、《吸血莱恩》、《喋血街头》、《孤岛惊魂》等,无一例外都被列入烂片行列。

近10年

游戏公司涉足电影行业

手握多个游戏IP的大型游戏公司纷纷成立影视公司,迎来了游戏改编电影的新时代。例如2011年,育碧成立了育碧影业,投资过亿美元拍摄《刺客信条》,除此之外,《孤岛惊魂》、《疯狂兔子》等都会是下一个阶段电影化的IP。2015年动视暴雪也宣布成立暴雪电影电视工作室,首个电影项目是 《使命召唤》,《暗黑破坏神》、《星际争霸》等经典游戏IP也有改编可能性。索尼影业也将自家游戏公司的《神秘海域》等开展影视化计划,另外也有消息指出,《俄罗斯方块》、《水果忍者》等耳熟能详的游戏IP都有电影化的可能。

特殊年份:2016年

历经坎坷、酝酿十年《魔兽》上线,由手游改编的《愤怒的小鸟》电影意外火爆,11月上映的《刺客信条》备受关注,去年无疑是一个游戏改编电影的活跃年份,许多游戏界顶级品牌在这一年进军影视界,例如,《魔兽》的电影与游戏保持着高度一致,给玩家提供了坚实的情感寄托;根据庞大的故事体系让非玩家也不至于一头雾水,同时在游影联动方面发力,被外界视做游戏改编电影的卷土重来,让人不禁思考这类电影能否就此“咸鱼翻身”?

国内游戏改编影视探索

1、“游影”联姻多为电视剧

真人电影几乎一片空白

与国外大不相同的是,中国大陆游戏与影视的联姻主要是体现在一系列电视剧上,比如经典单机游戏改编的 《仙剑奇侠传》、《轩辕剑》、《古剑奇谭》、《剑侠情缘》等,播映后取得的反响还不错。至于游戏改编电影方面则集中于动画电影上,代表作包括《洛克王国》系列以及《龙之谷》。有从事游戏改编电影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儿童游戏改编动画电影一般有稳定的盈利,《洛克王国》4部大电影平均票房5500万元,成绩最好的票房将近8000万。但他也坦承由游戏IP改编的真人电影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游戏改编电影能够落地操作的项目不多,缺乏专业的、周到的制作团队能将两个方面的沟通鸿沟"烫平"。”

2、起步晚推进缓慢

更多是影视剧衍生出游戏

不少业内人士坦承,比起国外,国内在游戏改编电影方面来说确实存在起步较晚、探索较少、推进缓慢的现状。好的IP需要用户积累、情感积累,都需要时间。寻求这一方面合作的电影公司负责人透露,“谈了一圈,很多游戏公司有意愿做这件事,却缺少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可操作性方案。一是因为我国游戏公司本身就很挣钱,资源博弈上占有特别强势的地位,会有很多想法与方案,但事实上推进比较缓慢。”他还认为,国内存在的更多是将影视作品改为游戏,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不仅借用影视形象“好改”而且利润颇丰,“这类作品能在电影剧本上进一步丰富角色和情节,添加各种互动行为,而从游戏到电影则存在着难以弥补的天然缺陷。”

3、多个影视公司涉足

“游影联动”出更多可能性

2012年,腾讯率先提出泛娱乐化概念,各大游戏公司也纷纷转型投入游戏之外的娱乐产业,利用影视化扩大IP影响力。尤其近两年,国内不少顶级游戏公司开始纷纷成立起自己的影视公司,影业也开始自主研发游戏IP影视化的项目,企鹅影业、网易影业、蓝港影业、巨人影业等背后都有国内一线游戏公司的身影;光线、华谊兄弟等传统影业巨头也纷纷向游戏公司抛出橄榄枝,或投资、或收购。

企鹅影业手中的 《QQ飞车》、《QQ炫舞》等游戏改编项目,《仙剑奇侠传》电影版正在筹备中,运营的日本游戏《真·三国无双》则将拍摄成中国古装片,或将于今年开机。去年最热门手机游戏之一的《阴阳师》,目前也在进行剧本创作,将拍摄同名电影和电视剧。去年上海电影节期间,网易与巨人相继宣布各自的影视开发计划,网易旗下的 《天下3》将改编为真人电影、电视剧;《梦幻西游》追拍动画大电影;巨人方面,旗下的《征途》会同期开发电影、电视剧,手游《球球大作战》将会改编为动画电影。巨人影业总裁张阿牧似乎不太纠结“玩家与非玩家”的区别,“一切主要围绕电影来做事,首要考虑的是在观众眼里,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我们肯定也会尽量照顾玩家的情感。”

为何游戏改编影视总那么烂?

A、电影与游戏调性不合受众定位不明确

看电影和玩游戏的体验完全不同,游戏玩家通过人机交互完成亲身体验,自己处于角色的主控地位,实时且直接,这是电影无法带来的独特体验;而观影则是一种被动体验,过程中不能参与,只能站在银幕之外审视人与事,玩家在观影过程中则失掉了打游戏的代入感、掌控感、操作快感,还需被迫面对剧情、人设改编,自然观影后会为内心不满评个低分,痛诉衷肠。而非玩家观众对游戏品牌少有忠诚度,对游戏了解不多,只在乎接受表象化的游戏元素,更多是看合理完整的故事,这种情况下对改编游戏的内容要求基本无关痛痒,改编游戏之前都会面临一个头痛的问题———游戏电影究竟取悦谁?

B、还原程度低

“挂羊头卖狗肉”难获认可

游戏改编电影有难度也不讨巧,不管是尊崇原著或是借壳改编,都不容易满足挑剔的玩家,例如《生化危机》系列虽然票房不差但口碑不尽如人意,玩了7年《生化危机》的资深玩家张艳告诉笔者,大多玩家很难承认这一系列电影,“电影将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女主角爱丽丝是游戏里不存在的角色,电影已经渐渐脱离游戏,甚至打着游戏名号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票房号召力和观众影响力的电影系列。”更难得在于一些不具备剧情、世界观的游戏,要生硬地强加一些角色与背景进游戏电影里,能把握火候,在众口难调中取得普遍认可更是难上加难。

C、目的不同

影视公司与游戏公司间博弈

一般来说,只有经过电影公司与游戏公司默契合作、一同创作才能顺利改编游戏,但两者立场不尽相同,甚至还会相悖。游戏公司希望电影提高玩家黏性,把游戏带入更广阔的大众市场;电影则是希望利用游戏IP价值与品牌换取高额利润。例如1994年《街头霸王》制作过程中就有老牌游戏公司卡普空与导演德苏之间的摩擦,对角色设计的想法相悖,最终剧情改得七零八落。《魔兽》上映期间,原本应合作无间的传奇影业与暴雪娱乐也“撕”得不可开交,暴雪还称对《魔兽》电影非常不满,希望收回版权拍续集。

D、题材局限

部分游戏缺乏剧情

游戏改编电影的类型都非常集中,多为动作冒险题材的电影,制作与改编的模式也比较单一,例如早期街机鼎盛期间,游戏的设计注重技巧与挑战,很少有明显的剧情内核,不便于电影故事的讲述,增添了不少改编难度。到了PC端游戏时代稍有改变,例如《寂静岭》本身具有世界观设定与开发潜力,游戏中部分动作情节以电影的方式进行,这类作品具有改编优势。

E、生搬硬套

制作团队不了解游戏

制作团队不了解游戏,毕竟游戏是一种年轻的娱乐方式,例如21世纪前10年,好莱坞主要编剧、导演都是60后、70后,没在游戏中体验过,自然制作出的电影在IP还原度上难以让粉丝满意;不同的是,《魔兽》导演邓肯·琼斯本身是资深玩家,对整个游戏的框架与世界观都极为了解,做出来的电影自然相对成功。也有过分遵从原著把握不了精髓的改编案例,例如不少玩家表示《毁灭战士》的游戏与电影基本相似到一模一样,但观众都认为去影院看了一个毫无新意的超长游戏预告。(周慧晓婉)

新闻推荐

电影频道上演营养大餐

昨起,电影频道将再推匠心编播,一批优秀的主流题材影片轮番上阵,每天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其中有革命历史题材的《神勇投弹手》...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游戏改编影视困局!国内外的日子都不好过 《刺客信条》《生化危机6》迎来“游戏电影周”,业内专家梳理游戏改编电影历史、问题、前景)


 
频道推荐
  • 印度电影《调音师》是狗尾续貂还是再续佳作 反转有点多 折射出社会与人性
  • 与壹心娱乐和平解约,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 “关关”乔欣其实挺有想法
  • 春日 “彩格纹”舞曲跳起
  • 电影《天火》发布会 王学圻昆凌携手演绎“父女情”
  • 纪录片《龙虎武师》 集结最强“武师阵容”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