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两部谍战剧同时在卫视黄金档播出:一部《脱身》,一部《爱国者》。两部电视剧的演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脱身》有陈坤、万茜,《爱国者》有张鲁一、佟丽娅,还有一众实力派演员客串捧场。然而,两部剧却同时遭遇了滑铁卢,平均收视率不过1%,网播量不过20亿。两部剧未能如愿火爆,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脱身》最大的卖点就是阔别电视荧屏近十年的陈坤参演。可以想见,这部剧的观众有很大比例就是冲着陈坤来的。然而,电视剧终究不是单靠一个人可以撑起来的,陈坤卖力的表演也阻止不了收视的颓势。《脱身》的类型是谍战剧,这是国产剧最成熟的类型之一,有一套完整的叙事体系与叙事符号,但是该剧在最基本的谍战情节上却存在许多逻辑漏洞。创作者想走类型杂糅的路线,将谍战与爱情相融合,剧中陈坤与万茜这对组合的日常占据了大量的戏份。这当然满足了粉丝消费偶像的愿望,然而,类型是接受的前提,当观众去看一部谍战剧时,他期待的自然是烧脑的情节设计,而非家长里短的琐碎。当大部分观众的期待得不到满足时,除了部分明星的忠实粉丝,弃剧就是大多数人必然的选择了。
与《脱身》相比,《爱国者》更接近于传统的谍战剧类型。虽然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也占了很大比重,但基本是在谍战情节中穿插的。《爱国者》虽然不像《脱身》一样顶着明星大剧的光环,但是也有张鲁一、佟丽娅的加盟,最终收视成绩未能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在剧情与节奏方面。谍战剧需要有严密的逻辑、烧脑的情节和符合历史环境的设定。而《爱国者》这部作品,重写意多过写实,许多情节严谨性不足。比如舒婕开头一身大红风衣登场,直接暴露在敌人眼前;被叛徒用四个排比句反问住,智商完全下线;男主角竟然精通易容术这种武侠世界技能,然而只用过一次……创作者把重心放在了情怀的渲染上,逻辑完备退居其次,因此造成了观众对该剧作为一部谍战剧在智力较量上的期待落空。
《脱身》与《爱国者》的收视失利,其实是观众的选择。陈坤、张鲁一们带来的流量,大部分来自普通电视观众,而非“铁粉”。这样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过硬的剧情、制作为保障,收视率很难维持。
在网络时代,电视剧的受众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观众已不能被视为单一的整体,而是有着多样化审美趣味、文化结构的不同群体。比如,谍战剧的主力受众是中年男性,受众的审美趣味和电视剧的类型叙事已达成了内在的默契。而《脱身》与《爱国者》都想要冲破套路,融入其他类型元素,试图把年轻观众也拉拢过来,这就造成了接受上的错位。结果主力受众看得云里雾里,年轻观众也不买账。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对电视剧来说,演员的表演或说演技毫无疑问是作品的基础,《脱身》与《爱国者》出现的背景,就是大家都在呼唤演技派,批评流量明星频繁“刷脸”,这也是两部剧受到广泛期待的原因。但是,电视剧是一个整体,好的演技并不能代替好的剧作。而且很多时候,越多演技派出演,观众对于作品的整体质量就要求越高,越是需要在剧情、制作上做到尽可能优秀。当前许多剧虽然打着演技派的旗号,但和那些流量剧比起来,在思路上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今天流行流量明星,我就用流量明星,明天流行演技派,我就用演技派。国产剧精品意识的建立,依然任重道远。
付李琢
新闻推荐
不过,投资方曾表示,停映原因不只是因为票房不佳,并明确表示影片修改之后会再上映,但是具体日期未决定。投资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