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中部一个交通不便、资源有限的小城,到如今拥有铁路开放口岸、空港口岸的国际化商贸城市;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发展40年不断创新突破,从改革寻求动力。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的缩影,更是中国全球化、融入世界的缩影。
全球最大小商品之都
伊朗商人哈米是常驻义乌的外国客商之一,他非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新义乌人”。如今他的公司分布伊朗、法国和中国,业务也做到了加拿大、美国和欧洲。
在义乌,“鸡毛飞上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伴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个转企”等一揽子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截至今年9月底,义乌市场主体总数已突破43万,占全国千分之四,是全国县域范围内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结构最宽、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义乌的发展并非“莫名其妙”。早在1980年,当时40岁的冯爱倩为寻找生路,冒着投机倒把的罪名,偷偷摸摸地在县城摆地摊。想不通的冯爱倩将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堵在了县委门口,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
1982年9月5日,在经过大量的调查之后,义乌县委做出了一个当时被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开放位于义乌湖清门的小商品市场。从此义乌便走上了“兴商建市”的道路。
如今的义乌拥有市场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180多万种商品,编制发布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和《小商品分类和代码》行业标准,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世界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做真正“世界超市”
在外界还在争议电子商务对传统市场是“更迭还是互补”的时候,义乌政府已经决定将电子商务作为市场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喊出全力推进“电商换市”的口号,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数据显示,义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网货市场,2017年义乌电商交易额2220亿元,同比增长25.3%。2017年邮政和快递业务量超19.09亿件,同比增长71.79%。义乌内贸网商密度国内第一,外贸网商密度国内第二。
11月5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发出“奇迹中国,商贸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声音,引来世界各地游客争相围观。
提起义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商品出口。现如今,义乌已经从单一的“卖全球”,转变为进出口均衡发展的商品集散中心。2018年前9个月,义乌引进了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1854种进口商品,同比上升35.23%。
经过10年培育发展,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经营面积达10万平方米,汇集100多个国家的8万种产品,源头货比例60%以上,已经成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现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据新华社杭州11月13日电)
新闻推荐
今年随着《延禧攻略》《如懿传》的热播,故宫和清朝又刷了一波存在感。但仅靠戏说是无法靠近真实历史的。为了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