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董勇、王海燕主演的电视剧《黄土高天》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日前在京举行的研评会上,专家认为,该剧把40年农村改革这一宏大主题浓缩成普通的人物命运故事,写出了三代农民的生活史、情感史、命运史,具有一定的史诗品格。
可以说,《黄土高天》是一面映照出陕北黄土高原社会变迁的历史镜像,呈现出一村三代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改革,表现出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合作社到包产到户、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以及农民、农村干部和农村企业家坚守脚下土地的初心。
目光
人生要懂得与时俱进
阚卫平执导、董勇以及王海燕等人领衔主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作《黄土高天》,其实是一部传递了与时俱进理念的影视作品。
剧中,以秦学安、赵秀娟作为人物角色代表,讲述了他们与时俱进收获发展与进步的故事。其间,虽然他们碰到、面临不少有关的挫折、风雨以及坎坷。但是,他们始终以抓住机遇的目光、求得发展的胆识,迈向自己人生的前行之路。
胆识
讴歌了三代农民的精神担当和责任担当
以胆识求发展,其实很大意义上也是属于一种与时俱进的较好表现。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创作研评会上,导演阚卫平介绍,不同于以往农村题材剧讲述农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黄土高天》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抓取农村改革中的重要节点,从包产到户到村办企业再到现代农业,书写和讴歌了三代农民的精神担当和责任担当。
呈现
“不负天下不负农”的良心剧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说,该剧的史诗品格在于全面展现了40年农村改革,而不是专门写某个阶段,同时写活了40年三代村党支部书记,他们勤劳不认命,敢于担当,与时俱进。“以三个支部书记作为全剧三个阶段的主线人物,清晰地表明农村改革开放40年发展和成就,关键依靠的是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表示,《黄土高天》展现了三代农村人阶梯性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塑造了与时俱进的新农民群像,反映出电视剧创作价值观的发展和进步,即以人为主题,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认为,《黄土高天》是一部“不负天下不负农”的良心剧,把三农问题做了理性、生动、形象化的呈现,为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新华网)
关于剧本:
内心的震惊超乎想象
《黄土高天》讲述了以秦学安和赵秀娟为代表的三代农民和农村干部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从种地到创业,逐渐实现了丰源村富强的变迁历程。董勇(饰演秦学安)表示,剧本的内容令他内心的震惊超乎想象,“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这些在38集的电视剧中一步一步地展现了出来,这也是让我非常震惊的,这个变化之大也远远超出了城里人的想象。”
关于角色:
秦学安是希望赵秀娟则是光
“秦学安在这个戏中代表着一种希望,40年改革变迁他是一个领头人,是希望。”王海燕(饰演赵秀娟)这样形容秦学安。王海燕将赵秀娟称为“秦学安心中那抹光亮突然物化了,只要有她(赵秀娟)在的家,那就是一抹温暖明亮的光。”(新华网)
新闻推荐
刘威《冬夜旅怀》寒窗危竹枕,月过半床阴。嫩叶不归梦,晴虫成苦吟。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寂寞谁相似,残灯与素琴。同一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