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浪好书榜·2018年度十大好书”隆重揭晓。入选十大好书的作品分别是《应物兄》《捎话》《考工记》《冬泳》《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不锈时光》《鱼翅与花椒》《基因传:众生之源》(排名不分后)。
从去年初70后作家阿乙的首部长篇《早晨九点叫醒我》开始,到去年末作家李洱的80余万字大作《应物兄》,应该说,这一年里,原创文学的丰收使得读者的精神食粮充沛。贾平凹、叶兆言、刘醒龙等多位成名多年的作家在这一年里推出新作,石一枫、周嘉宁、蔡骏等新生代作家也以新作为自己的写作生涯加油,90后作家王占黑接连两部作品的出版和获奖则预示着更加新鲜的血液已在文坛涌现。
文学类好书占据半壁江山。王安忆的新长篇《考工记》一经问世自然也颇受关注,形式上更加老练纯熟,小说语言则细腻又精炼,精神内核隐然有某种回归。据说耗费李洱13年精力才完成的大长篇《应物兄》无疑是2018年乃至接下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的重量级作品,对小说创作有匠人精神的李洱在这部长篇中精心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传神的中国知识分子群像,对于社会现实以及人性的明暗也有呈现与剖析。当年以一系列书写新疆风物的散文为人所知的作家刘亮程在年末也推出又一部长篇《捎话》,这是一部有着超现实意味、隐喻多重的小说,作者将时间与空间适当虚化,将故事构筑在“万物有灵”观念上,那些看似与我们相距遥远的情节,其实适当联想,近在咫尺。
好的小说不止是技巧、笔触、情感的集中呈现,还需要有直面人性、聚焦现实的勇气与反思的问题意识。这一点,若干位年轻的来自东北的作家做得很好,从双雪涛到贾行家,再到班宇和郑执,他们的作品有共性,但不同之处更多,逐一阅读是走进这些带有东北地域气质的小说最好的路径。班宇在出版《冬泳》这部小说集之前,在豆瓣上已有相当的人气,这些反映东北市井生活的小说生猛、伤感,准确传神地勾勒出这些北中国众生相的烟火气和七情六欲,结合这几年关于东北的种种话题,更加令人深思。善于用镜头来凝聚光阴的摄影师任曙林的《不锈时光》是其口碑上佳的前作《八十年代中学生》的某种延续,但显然这本书的内省与自传意味更浓厚,所涉及的回忆范畴也更广。历史学者罗新在其新作《从大都到上都》中记录自己从北京健德门徒步走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为期十五天的行走“壮举”亦不失为一场用脚丈量土地、用学术积淀和思想走近八百年前这条元代辇路的奇妙旅程,流畅好读的行走记录与对沿途风物、遗迹及相关历史的介绍和解读,使得这本书具有学术随笔和行走文学兼容的魅力。《扫地出门》虽然出自一位美国的社会学者之手,但这部关于美国社会底层生存现状尤其是住房情况的著作所反映的问题却不局限于美国社会,作者为写此书付出的努力以及书中对这一话题多角度、多个案的呈现很值得中国读者一读。2018年11月末,一则关于中国科学家染指基因编辑的科技新闻迅速引发各界热议,科普佳作《基因传》中译本的出版正逢其时,对于非专业人士对这一未来可能与每个人有关的科技话题的了解颇有助益。
此外,经网友投票,本届好书榜共产生两部“人气奖”作品,分别是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自传性作品《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林奕含的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来源:新浪阅读撰文:丁杨有删节)
相关链接
新浪好书榜·
2018年度十大好书
1、《应物兄》作者:李洱
2、《捎话》作者:刘亮程
3、《考工记》作者:王安忆
4、《冬泳》作者:班宇
5、《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作者:罗新
6、《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作者:王笛
7、《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作者:[美]马修·德斯蒙德
8、《不锈时光》作者:任曙林
9、《鱼翅与花椒》
作者:[英]扶霞·邓洛普
10、《基因传:众生之源》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
(排名不分先后)
新闻推荐
秦海璐本报综合消息近日,秦海璐参与《声临其境》第二季第四期在湖南卫视播出。本期节目中,秦海璐不仅原汁原味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