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回家路》(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著余小山 译北京联合出版社孙珺
有人说,春节刷爆屏的电影《流浪地球》不止是个科幻片,还讲了父子之间的复杂情感:隔阂、不解、误会……可是成长过的人都知道,到了最后,大多数父子其实还是会在爱里和解。
《长长的回家路》就是这样一本小说,它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本“私小说”。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被称为瑞典小说之王,其作品已被翻译超过44种语言,销量超过1300万册。代表作包括“暖心三部曲”《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和惊艳国际的《熊镇》系列。
巴克曼的成名源自于某天他把自己和爸爸在宜家吵架的过程写在博客上,狡黠中充满亲情的对话让他瞬间爆红。亲情尤其是父子间的感情也常常在巴克曼日后的作品中出现。《长长的回家路》便是基于此主题而作,是巴克曼写作生涯中非常私人的一本书,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一本“私小说”。它讲述了生活在一个再也无法识别和记忆的世界里的恐惧和爱,也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他的祖父、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和解与告别。
爷爷和诺亚坐在广场中一张长椅上,分享着对数学和数字的痴迷。每一天,回家路都变得越来越长,周围的一切也都变得越来越模糊。爷爷知道自己的回忆正渐渐流逝,他只能紧握住诺亚的手,希望能让诺亚最后才消失。
有时候爷爷旁边坐着的是他的儿子泰德,泰德不喜欢数学,只喜欢写作和吉他。终其一生,他都在等自己的爸爸陪他,鼓励他,认可他。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们和父辈之间是不是也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期待认可,渴望鼓励,然而我们跟下代人之间常常又循环着这样的期待和渴望。
而身为人父人母的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在时间的流逝里,我们曾经渴望的那些认可和陪伴,是否正在被我们以忙碌之名忽略,却又被我们的儿女在渴望?
而这本只有2万字的书,其实就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曾经的自己,不要忽略了曾经的期盼。“父子和解”就是一条漫漫回家路。
新闻推荐
《国家宝藏》《信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先后播出,改变了以往娱乐综艺节目独霸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