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电视剧《薛仁贵传奇》里,唐太宗上朝,下面的大臣,帽子戴得那个乱呀,最可气的是,徐茂公竟然不戴帽子!
不戴帽子有什么可气的呢?我们现在,再正式的场面,除了军人等一些特殊群体,一般人也不戴帽子。但古代可不是这样,兹事体大啊。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男人在二十岁的时候,会举行冠礼,既然名为冠礼,这仪式主要内容就是父亲或是族中长辈给他戴上一顶帽子。举行冠礼,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成人了,可以负起家庭、宗族和国家责任了。要是一个人下定决心在任何场合都不戴帽子,那就意味着他要自绝于社会。东汉的袁闳,见朝政昏暗,就“散发绝世,欲投迹山林”,唐朝的李白发牢骚,也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而且,这帽子也不是随便戴戴就行,庶民有庶民的戴法(平民戴不起帽子,以黑巾裹头,所以庶民就叫“黔首”),官员有官员的戴法,在什么场合什么人戴什么帽子,被国家以近乎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一旦违背,后果难以预计,轻则受顿训斥,重则罢官免职,再重则要被扣上藐视朝廷的罪名。
大略来说,唐朝官员的衣服分为常服、公服、朝服和祭服,在不同的场合穿着。每种衣服皆也有相应的帽子。闲居所穿常服,帽子为平巾帻,日常办公或是一般觐见皇帝所穿公服,帽子为弁冠,也就是俗称的乌纱帽;重要典礼所穿为朝服,帽子为进贤冠(王爷为远游冠,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为法冠,近臣为高山冠);重大祭祀场合所穿为祭服,帽子为冕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新、旧《唐书》的《车服志》看看)。
电视剧中场面,是唐太宗为找应梦贤臣而让大臣出主意,不是重大典礼的场景,按理应穿着公服。另外,贞观年间,徐茂公为英国公,是三品官,应该戴七琪之弁冠。可是你看他居然不戴帽子,而身后那两位大臣,一位戴着弁冠,一位戴着通天冠,所以也不知道是什么场合了。当然,也不能从衣服判断,那更是乱七八糟,吐槽都不知道从哪儿吐起……据《山西晚报》
新闻推荐
□成健文坛多几个馋人,于传扬饮食文化实是一大幸事。金庸很喜欢吃鱼,尤其嗜好鱼头,他曾多次光顾杭州“食神”胡亮的菜馆香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