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你有多久没进电影院看场电影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各大院线的观影人数减少了1亿人次。在电影市场总票房上,今年上半年为311.0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20亿元,减少了2.78%。尽管现在正值暑期档观影旺季,上映影片明显增多,但是上座率并不理想。在第三方售票平台上显示,有很多热门影片都有“零售票”场次。(7月11日《北京青年报》)
提到今年电影,很多人还停留在《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创造的票房故事中。然而面对热门影片“零售票”的现实,特别是今年以来不如人意的数据,可见这类现象级影片也没有挽回整个市场的颓势,这很值得思考。
近几年来,国产电影无论从产量还是从票房规模上都经历了高速增长。有人感慨,几代电影人渴望的春天,回来了。客观地分析,春天的到来,有着电影人的努力,但也不能否认一个现实,那就是整个时代大发展的背景。有多大的舞台,才能唱多大的戏。对于过去的电影人来说,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优秀,而是没有舞台。物质发展了,精神需求强烈了,电影发展迎来了最好的窗口期。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过去存在的最大问题,或者说受到最多的批评,应该是精品力作不够。从艺术性上讲,现在的中国电影是否就已经完全实现超越,这是一个争议话题,但不可否认,我们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制作能力。以《流浪地球》为代表,国产电影在内容生产上的进步十分明显。但是,生产出来的作品,最终要在终端环节消费。决定消费的环节很多,价格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对于过去,现在的电影是否就一定有多么好看,还很难取得一致性意见。但有一点却可以形成共识,那就是现在的电影票太贵了。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平均票价(含服务费,统计1-6月数据得出)约为37.77元,较2018年同期上涨7.61%。而2018年上半年平均票价涨幅仅为1.30%。这也让很多人费解,电影业哪来的自信,可以把价格定得这么高?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早就告诉我们,最大的敌人,常常来自围城外面。对于娱乐行业来说,既有来自内部的竞争,也有来自外部的竞争。相对于过去,今天的电影确实发展了,可更要看到赛道不止一条,网剧、视频、游戏、网络小说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都起着分流作用。孤立地看价格,可能没有意义。可如果高价格没有高质量支撑,观众凭什么要到影院去?
既然是大众电影,自然要面向大众。可现在的电影链条,很多环节都在脱离大众。不必讳言,这个行业弥漫着浓郁的一夜暴富气息,很多制作者都想通过一部电影赚的钱就能“烧掉几部点钞机”。有人讲,高票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现在制作成本太高了,特别是明星薪酬高得让人绝望。需要回答,成本这么高合理吗?所谓薪酬是市场决定的,当市场都扭曲了,市场决定的薪酬合理吗?
热门影片“零售票”是一次提醒。相对于票房,更值得关注的是观众,有观众才有市场,一个没有观众的市场又能走多远?今天或许该重新思考电影业市场定位的问题,电影业也应该告别一夜暴富思维了。呈现更多观众愿意接受的、能够接受的影片,行业才会有春天。□毛建国
新闻推荐
“等我所有事情稳定,我要慢慢赶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