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羲近照。
歌剧《茶花女》剧照。从出演新中国第一部外国歌剧《茶花女》男主角,到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松花江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唱响《祝酒歌》,到2019年春节九旬高龄登上春节联欢晚会舞台,李光羲不仅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还深入社区,乐此不疲地为群众文化贡献力量。数十年来,他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担纲新中国首部洋歌剧
说李光羲是新中国歌剧界的第一个全民偶像,恐怕不为过。1956年,新中国第一部洋歌剧《茶花女》首演,李光羲因饰演男主角阿尔弗莱德一举成名。
《茶花女》是洋歌剧,以前从未排过。“演外国人,唱西洋歌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李光羲说,当时大家就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选拔演员、翻译剧本、练习演唱、学习表演,一点一点摸索着。有趣的是,当时排演《茶花女》的李光羲其实不是专业出身的声乐演员。从小生活在天津的他,自幼酷爱音乐和戏曲,京剧、京韵大鼓和其他地方戏他听过,传入天津的西洋音乐他也听过,再加上有一把好嗓子又热爱歌唱,李光羲考入了中央歌剧院,并参与了《茶花女》的排演。
“要演《茶花女》,我就想起了我之前看过的美国电影《茶花女》。”李光羲对这部电影非常痴迷,从演员到故事,从场景到造型他都烂熟于心,他演阿尔弗莱德时,就把脑海中那个好莱坞男主角的形象展现在舞台上,就连开门的动作,他都借鉴了电影中的表演。“后来大家都说,我借鉴电影的方法是对的。”原本并非A组演员的李光羲,在正式公演前被苏联专家选定,成为《茶花女》第一号男主角。
当1956年12月《茶花女》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时,整个文艺界都沉浸在“中国人也能排演西洋歌剧”的兴奋中。李光羲说,当时的《茶花女》不仅在北京场场爆满,还吸引了全国的爱好者来看。李光羲因表现出色一炮而红,从1956年到1984年,《茶花女》无数次复排他都出演男主角,一直演到55岁。
《祝酒歌》唱出时代心声
除了《茶花女》,后来李光羲还出演了《货郎与小姐》《叶普盖尼·奥涅金》等西方古典歌剧。《货郎与小姐》是在北京上演的第一部外国喜歌剧,等到1962年上演柴可夫斯基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时,公派留学苏联、并在国际上获奖的歌唱家郭淑珍与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加入进来,李光羲觉得中国排演外国歌剧的质量“上去了”,“跟国际接轨了”。
除了在歌剧方面的开拓与尝试,数十年来,李光羲还演唱了多首经典歌曲。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松花江上》由他演唱,《北京颂歌》也是其代表作,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李光羲首唱的《祝酒歌》,成为他众多歌唱作品中流传最为广远的一首。
上世纪70年代末,各大文艺院团都开始恢复业务排练剧目。正在中央歌剧院复排歌剧《阿依古丽》的李光羲,在排练厅中看见女中音苏凤娟拿着一页歌篇,正是《祝酒歌》。李光羲看了歌篇无比激动,忍不住写了一封信给作曲家施光南,请作曲家编曲乐队配器。可在当时,社会思想还没有完全开放,《祝酒歌》并没有通过审查。
李光羲太喜欢这首歌了,后来在一次国宾宴会上,他悄悄说服了乐队,带上这首歌的谱子演唱,自此广受好评。1979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迎新春文艺晚会”上,李光羲正式登台演唱了这首歌曲。当“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的歌声通过电视信号传遍千家万户,这首带着时代气息的欢快歌曲也唱进了人们的心里,“人们压抑许久的感情被这首歌释放出来,这首歌还唱出了大家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东方红》唱到人们心里
新的变化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1997年,李光羲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复排并接受《北京日报》采访。在1997年9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的《重唱》一文中,他感叹说这两年“气候”变了,老演员比歌星更受欢迎。
在他看来,老演员受欢迎,其实是他们演唱的作品依旧受欢迎,比如《东方红》,多次复排总是一票难求。“为什么《东方红》从几十年前演到现在还能打动人,而有些歌曲就只能流行几年?因为好的歌曲记录了那个时代,唱出了当时人们的心情、情绪。”他认为,不管什么形式的音乐,能留下来的作品都是与人们产生共鸣、唱到了人们心里去的作品。
李光羲还做了大量群众艺术工作。近十几年,他曾担任朝阳区文联主席,也是潘家园社区的社区委员,平时还给社区合唱团做指导。
李光羲对艺术的热爱一如既往,“现在我的年龄大了,嗓音条件不如年轻时候了,但我每天还坚持练声,为的就是让自己有点用。能给大家唱歌,我高兴!”直到现在,李光羲还经常接到电话:“李老师,这两天晚上能给我们来唱个歌不?”哪怕已是九十岁高龄,只要听说有人想听他唱歌,无论是在公园还是社区,无论是大太阳晒着还是小雨下着,无论对方是不是专业人士,只要自己身体情况允许,他都会去。2019年春节,他还和郭淑珍、胡松华等歌唱家一起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文/图宗禾
新闻推荐
军事运动题材电影《八秒半英雄》近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首执导筒的崔志佳携众主演出席。发布会曝光了全新预告片,有血有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