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六季海报辩论类网综《奇葩说》第六季正在热播,目前播出的四期节目都引发了网友热议。这一季节目在豆瓣拿下了8.6分的高分,远超第四季的7.8分和第五季的7.4分。
不少观众都感受到了新一季节目的变化:言语夸张、哗众取宠的交锋少了,论点输出、理性辩论的场面多了。变化也体现在社交网络上,冲到热搜高位的话题主要由詹青云、黄执中、许吉如等“知性青年”引领。其中,詹青云创造“热搜梗”的能力尤其强劲——新一季《奇葩说》播出两周,詹青云就三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谁说年轻人只追捧流量明星?“知性青年”上综艺一样有人爱。
热点
詹青云连续两周登热搜榜
詹青云三次上榜都是与不同的选手PK。第一次是在首播节目的1V1环节中争取正赛名额,应用数学在读博士程思博选择与哈佛大学博士詹青云PK,他们的辩题是:“每个人都可以按键复活一位最爱的人,你支持吗?”两人的“博士交锋”逻辑严密、语速奇快,尤其是“开杠PK”环节,更是势均力敌。最终,程思博仅以4票之差落败。有网友惊叹:“五体投地!逻辑强大,层层递进,毫无破绽。”
詹青云第二次上榜是在队长争夺战中与许吉如展开“高知女PK”。这一期的辩题是:“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面对这一辩题,哈佛大学两位学霸詹青云和许吉如的辩论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詹青云认为,精致穷的“精致”是商家定义的欲望陷阱,她劝告年轻人要认清自我,别买买买了,去读书吧;而许吉如的观点是,追求精致是觉醒和改变的第一步,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去生活。两人并未用段子和长篇故事吸引关注,而是用理论、事例进行论证。网友看完后直言:“两个姐姐太厉害了。”
现象
詹青云们如何改变《奇葩说》
《奇葩说》选手的辩论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注重叙事、段子、笑点的故事型打法,以颜如晶、肖骁、傅首尔等选手为代表;另一种是偏重抽象理论、严密逻辑的知识型打法,詹青云、陈铭、黄执中等选手就属于这一类。随着《奇葩说》走到第六季,知识型打法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类不太具备综艺感的选手也纷纷“红出圈”。
上一季《奇葩说》前期较平淡,到了中后期,陈铭和詹青云围绕“奇葩星球的新技术能让全人类大脑知识一秒共享,你支持么”这一辩题展开辩论,终于点燃了话题热度。这短短几分钟的辩论交锋,堪称《奇葩说》史上的一个经典场景。陈铭最终获得象征冠军荣誉的“BBking”称号,詹青云也因此一战成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知识型辩手获得了网友的青睐。
来到《奇葩说》第六季,知识型辩手受追捧的趋势愈发明显。目前节目播出了两周,最受关注的“新星辩手”就是哈佛学霸许吉如,她的论证路数是层层剥开、娓娓道来,感染力极强。这种辩论风格获得节目导师薛兆丰教授的力挺,蔡康永也评价许吉如有“大将之风”。
趋势
知性青年也适配综艺节目
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地综艺流行“造话题”。除了嘉宾发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节目还会邀请明星来参加,目的都是为了制造更多话题。但这些套路近年来却逐渐失灵,这在《奇葩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观众厌倦了搞笑和无营养的段子,对选手的思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没有太多综艺感的“知性青年”反而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
知性青年红出圈后,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从事本职工作。詹青云在《奇葩说》走红之后,不少粉丝开始关注她本人。她今年29岁,从小到大都是学霸,2008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接着在该校获得全额奖学金被保送本校政治学硕博连读,后来又换专业考上哈佛大学法学院。薛兆丰教授在谈论年轻人“贫而不穷”时曾爆料:“青云借了100多万元去读哈佛的学位,她穷不穷?她贫而不穷。”詹青云本人的经历,对年轻人也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难怪许多网友看了节目后都表示“要多读点书”。
(综合)
新闻推荐
张国立、邓婕夫妇一起劳动本报综合消息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综艺《幸福三重奏2》,邀请三组夫妇共同前往一处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