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
《大约在冬季》剧照在每个艺人都要靠网络“营业”来拼流量的时代,霍建华却是特殊的存在,不仅自己不开设社交媒体,去年9月12日,他的华杰工作室官微也正式宣告关闭,并写下“从今以后,只想用最纯粹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就是用影视作品)”的个性宣言。
近日,霍建华主演的电影《大约在冬季》上映,他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拍电影紧张感从未消失
编剧饶雪漫在创作《大约在冬季》剧本时就想过要找霍建华出演男主角,“但考虑到他片酬比较贵就去问了别人,问完发现别人更贵,又回来找他。”因为和霍建华从没合作过,饶雪漫也担心对方不答应,便请好友林心如吹了点“枕边风”:“是心如帮我把剧本转给建华的,确实他太久没有演戏了,刚好看了以后很喜欢,但又有一些紧张。”
对演戏,尤其是在电影上的发挥,霍建华一直有种紧张感,他曾说电视剧有很多集,可以慢慢弥补;但电影就那么100多分钟,必须将所有的能量集中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好。
而在这部新作中,霍建华的紧张感从未消失:“我电影拍得少,主要是性格原因,慢热,一开始我会站在理智那方,经常进不去角色,没办法一下子就把自己交给一部戏和那么多人。还好过程中他们给我很大的信任感,让我去相信这个故事。”
以前工作,霍建华最爱坐在角落里沉思,他不会把手机带到拍摄现场,也不会睡觉,怕精神涣散。但《大约在冬季》拍完后,每个人都知道霍建华这一次“越拍越开心”。
因为这部戏,霍建华和齐秦还成了哥儿们,“那是齐秦,伴随了很多人青春岁月的齐秦,从我上中学到步入社会,他的歌一直都在我的生命里,以前很难有交集。”他想了想,露出满脸幸福感:“有时拍电影就是这么妙,我从没想过若干年后,可以在齐秦的歌里演一个角色,成为参与者。”
没有了表演不知能干什么
在霍建华身上,你常常能发现一些老艺人的做派。敬业、专业,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工作,很大原因,是他认为演戏是这么多年来自己唯一,也非常希望坚持做下去的一件事,有时候他假想如果没有了表演是很令人恐惧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虽然演绎了大大小小数十个角色,但霍建华并不认为那其中有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更想演一些生活化的东西,而不是刻意去扮什么高大上,传达什么正能量,我是现实派,并不是那种理想派或者天马行空型的。观众看到的应该是关于人性的东西,而不是特效和花里胡哨的噱头。能让人回归到最单纯的状态去欣赏电影,是我觉得做演员最有价值的地方。”
《如懿传》中,霍建华饰演的乾隆被原著迷戏称为“渣龙”,这是个既多疑、城府又深的角色,他同意接演,完全是从演员角度出发,对他而言,当演员最过瘾的就是可以深层次地刻画人性。但之后,他明显放慢了脚步,“如果没有合适的(剧本),我不想轻易去拍戏。”
爆红时曾恐慌到不敢出门
前几年正值“霍建华年”,奔波于剧组、影视作品宣传之间的他,以几近饱和的工作量度过每一天,《花千骨》的热播,《他来了请闭眼》的持续助力,让他彻彻底底地“爆火”了。
但他发现“爆火”的感觉会让人感到恐慌,过度的被关注甚至一度让他不敢出门,对外界充满了防御,“后来想,我干吗不敢出门啊,我又没有做错事,为什么不敢出门?这两年我经历了很多,可能两年发生的事情抵别人的10年、15年。最大的改变就是,知道了只有自己舒服才最重要,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都能坦然接受,包括结婚生子,更坦然地去面对自己、面对周围的人。”
这两年,霍建华参演了几部电影,但却一直不如在电视圈红火,开始有人对他的演技进行分析,其中不乏质疑。减少了的曝光量,放慢了的接戏频率,似乎验证了“霍建华没有以前红了”的猜测。问他,靠销声匿迹换来的平淡期会不会多少有些小失落,“当然不会,我从来不在乎这些。演员始终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的曝光或永远被热情的粉丝所簇拥,这未必是好事。我一直认为有些层次会更好一些。当你到了一定年龄,就知道自己要有所沉淀,要懂得生活,我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年拍7部电视剧,没有生活了。”
他感叹“作品少”不是坏事,“年轻的时候把量冲上去,用工作填满时间。到现在这个阶段,我突然觉得不用接那么多了,也不需要拍那么多,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戏的质量提得更高一点。”
沉默了几秒,霍建华说,“这一两年大家对我私人生活的关心足够多了,我想哪天大家只关注我的表演而不在乎其他该有多好。我也想成为戏骨,小骨就好,花千骨。”
文/图宗禾
新闻推荐
日前,由漫画大师蔡志忠担任总导演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武圣关公》发布了终极预告及海报(如下图),正式定档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