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银幕英雄亮相创意十二月之“新技术、新创意,让经典永不褪色”红色电影系列展。
本报讯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春芽子,《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海霞》的女主角海霞……昨日,市民们耳熟能详的九位“银幕英雄”现身观湖街道上围艺术村,出席创意十二月之“新技术、新创意,让经典永不褪色”红色电影展系列活动开幕式。当天,9位“银幕英雄”还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党课项目讲授嘉宾,为观湖街道200多名党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电影党课创新党建形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电影经典名片《青春之歌》公映60周年,《霓虹灯下的哨兵》《英雄儿女》公映55周年,《闪闪的红星》《海霞》公映45周年。这些优秀的主旋律影片以英雄为主题,塑造了潘东子、张嘎、王成等一个个大众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上围电影博物馆携手中国电影资料馆,在观湖街道上围艺术村公开展映通过最新高科技手段修复的经典老片,展出这些影片拍摄时的道具、剧照、手稿等历史资料,并邀请出演影片的著名老艺术家来到观湖,与市民沟通、交流。
当天,观湖街道辖区200多名党员齐聚一堂,观看电影党课之《闪闪的红星》。电影里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位英雄少年潘冬子、春芽子扮演者——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祝新运、演员刘继忠等来到现场,与全体党员交流了影片背后的拍摄故事、电影中所表达的红色精神和英雄文化。
据介绍,“电影党课”是由上围电影博物馆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新时代携手打造的品牌项目。
新技术让经典永不褪色
众所周知,老电影胶片由于保存时间过长、存档环境欠佳或使用不当等因素,会导致胶片受损。胶片上的尘埃、划痕、胶印、霉斑、油渍等多种痕迹,经过胶转磁处理后,一并遗留在画面上,成为影像的一部分。有画质问题的老电影在高清播出以后,随着分辨率的提高,画面问题也更加突出,所以必须借助专业的修复设备,对画面进行数字修复。近年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启动“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投入数亿元实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
本次活动展映其中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社会知名度,代表着中国电影修复技术高峰的《白毛女》《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闪闪的红星》《地道战》《红色娘子军》等数字电影。通过高清的画面、温馨的回忆,带给市民一次难忘的观展经历。
打造中国电影“红色名片”
上围电影博物馆位于观湖街道上围艺术村,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它将“国字号”机构引入上围,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开展深度合作,利用其珍贵的齐全的国家级馆藏资源和专家资源,以详实的史料、完备的藏品和生动活泼的展陈形式,打造红色经典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影视教育基地。博物馆分为电影书吧、常设展区、体验互动区三大展区。它以影视语言为载体,通过红色电影主题展、红色电影进社区、电影党课、电影沙龙、高峰论坛、影视制作体验、电影知识讲座、影视艺术培训等八大主题板块,向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提供影史、党史教育,共同追忆在红色电影陪伴下走过的青春岁月,品味电影这一艺术门类所激发出的正能量和时代精神。
新闻推荐
万玛才旦著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6月版电影与文学的平行创作,神奇与日常交织的藏地书写,万玛才旦是当下中国少有的在电影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