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花木兰》剧照
刘亦菲(左)与导演妮基·卡罗迪士尼年度大片《花木兰》包括北美等海外市场的上映时间是3月27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没完全消退,包括《花木兰》在内许多新片的内地档期都还没敲定。不过,片方已经在海外进行大规模宣传。
近日,《花木兰》导演妮基·卡罗接受采访,并且首次透露刘亦菲面试花木兰的过程。导演感慨道,刘亦菲简直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她面试全程并没有喊过一次累。
面试上千人才找到刘亦菲
妮基是个很“战士”风格的新西兰女导演,一般电影拍摄前,演员会根据角色进行前期训练,但身为导演的妮基也会一起接受训练,譬如拍《鲸骑士》时演员要学毛利语,妮基也是全程跟着学了毛利语。拍《花木兰》,演员接受高强度体能训练,妮基也一起受训。
这位“战士”风格的导演,找适合演花木兰的人选,花了一年时间,她前后见了上千名前来面试的女演员,最终选中了刘亦菲。
妮基说:“我们让她从北京来洛杉矶试镜,她的航班是晚上起飞的,她整晚没睡,坐了14个小时的飞机。她本以为到了以后可以在早上睡一会儿,但是制片方想和她见面,所以她完全都没有休息。”
刘亦菲的试镜过程让妮基印象深刻,“她来见我,等着她的就是两小时紧张的试镜。因为我必须确认她是否是木兰的最佳人选。她试演了五场戏,其中一场里面还有长达5页纸的对话。英语还不是她的母语。然后我又让她去找体能教练,于是她又经历了一场一个半小时残酷的体能测试,举重、俯卧撑、引体向上,应有尽有。她在试镜的戏剧性部分表现出色,在身体方面,她也从未停止,从未犯错。我之所以认为她是最合适的人选,不仅因为她是个才华横溢的演员,一个聪明坚强又温柔的人,更重要的是她从没有喊过一声累。我当时就知道,她是一名战士、一名真正的战士,在片场上,她就是我在电影战场上真正的伙伴。”
随后的拍摄中,刘亦菲的表现也证明导演没选错人,“在片场亦菲把拍摄水准抬得很高,她比身边任何一个男孩都要强得多,大家都被她拥有的力量吓到。”
刘亦菲则表示:“演员这份工作不仅帮我找到自己,还帮我发掘自身的可能性,以及对许多事情抱有开放态度,这种心态能帮助我诠释角色。”
保证“中国味道”尽量不“跑偏”
对于这部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内地观众要想看到完全“中国味道”的电影,显然是苛求,不过片方也真的付出很多努力,尽量不跑偏,为此他们甚至放弃了西方观众最喜爱的角色——木须龙,以及动画版《花木兰》中随时随地唱歌跳舞的风格。
制片人杰森·里德说剧本从2015年就成型,随后又交给《猩球崛起》《侏罗纪世界》的编辑修改。“虽然拍过动画版《花木兰》,但我们这次还是要从最原始的史料研究这个故事。我们团队至少看了5个版本的《木兰辞》,也尽可能地研究了木兰所在的那个年代。”
在江志强的帮助下,妮基和杰森等主创多次到中国考察,杰森说:“我们和不少中国搭档以及机构合作,还请教了文化顾问和研究者,为的就是对尊重和尽力真实地表现中国文化。”
“真实”这一要求,直接将动画版中非常受欢迎的角色木须龙“踢”出真人版电影,因为不可能有龙,更不可能有木须龙这样的龙。歌舞片风格也不保留,完全当正剧来拍。
另外,动画版中皇帝就是一个老者形象,“我们知道这不准确且有失尊重,所以真人版完全不同,找了李连杰演皇帝。谁都知道李连杰是功夫大师,所以他不可能演一个弱弱的老头皇帝。”杰森说。
据悉,该片还在中国18个地方取景,当中有很古老的村庄、乡下,也有戈壁滩。另外,也有一部分在新西兰取景。“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部充满史诗感的《花木兰》。”杰森说。
(宗禾)
新闻推荐
8K技术助推水墨动画征战柏林 中国水墨动画片时隔35年再次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
▲《秋实》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记者杜翔翔)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正在柏林举行,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短片《秋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