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前不久,一个叫张睿茹的清华学霸刷屏了。
她在“新时代大讲堂”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演讲《疫情后,我读懂了万众一心》,向人们讲述了她疫情期间的经历。她说,作为00后,从小知道国歌中有“万众一心”,但直到经历了这场疫情,才真正理解其中含义。
听完她的演讲,很多人湿了眼眶。感动过后,有网友开始惊叹:“自信、独立、懂事,学习还好,她父母把她教育得太好了!”“听她的演讲,都被她流利英文折服。这姑娘,可是清华日语专业的学生!”
曾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有个学霸孩子是什么体验?
有个家长这样回答:
1、很省心,科科几乎满分,学习不费力不偏科,不需要家长辅导;
2、作业都在学校完成,回家就刷题或看书;
3、比较烦恼的是,晚上不催他睡觉,能看书到一两点;
4、不敢在家长群里问成绩,怕有炫耀嫌疑;
……
这回答,着实让不少家长羡慕不已。然而,学霸其实不是天生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天分只占了一部分,家庭的教育氛围也很重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家庭容易培养出学霸吧——
1注重培养独立性的家庭
前段时间,一个12岁的男孩在父母的叮嘱下,独自从西班牙乘机回国。让人佩服的是,男孩不仅全程独自办理各种手续,还自登机后就一直佩戴着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飞行20多个小时,他米水未进,几近脱水,却无半点胆怯和抱怨。其心态和责任意识,比很多成人都强。
有网友说:12岁,就能独自跨越千山万水,这种人真要做什么,一定都会成功。的确如此。独立之于孩子,犹如双翅之于雄鹰,是父母给予的珍贵礼物。作家安娜·昆德兰说: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
只有父母放手了,孩子才会形成自我责任意识,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
总对孩子说“让我来、听我的、要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被剥夺,生活上依赖父母照顾,学习上依赖父母指导。这样斩断双翅恒久占有的爱,远不及送他根和翅膀,让他既有枝可依又能翱翔蓝天。
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只有靠自己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2有浓郁学习氛围的家庭
王力宏近期在节目“天赐的声音”中,与陈楚生合唱《无问西东》,再次用他的实力,征服了广大网友。
其实,王力宏除了歌唱得好,还是一位毕业于名校,拥有双荣誉博士学位的学霸。
他出生在一个高学历之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家族对后辈读书一事就非常重视。长辈常常和晚辈一起认真读书,整个家族的学习氛围很浓厚。也因此,王家人个个都是学霸。
环境决定着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身处好学奋进的氛围,孩子更容易学业有成。身处厌学懒散的环境,孩子则难以爱上学习。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在《吸收性心智》一书中说:外界事物的一切,不仅仅只是进到孩子的脑中,还构成了他的心智,这些印象在儿童内部肉体化。
儿童利用在周围世界发现的一切,创造自己的心智肌肉,我们将这种心智能力称之为吸收性心智。因为具备着超强的吸收性心智,家庭氛围更能对孩子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的氛围,是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那么父母认真专注做事的样子,就会毫无保留的全部被孩子吸收进心里,内化成同样的行为。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必然更好学。
3父母有坚毅品质的家庭
笔者曾在清华招生推出的专栏“亲友经验谈”里,看过一位妈妈的分享。
这位妈妈的女儿名叫郑雅文,于2016年考入清华新雅书院。十多年来,郑妈妈一直想尽办法给女儿提供最好的教育。然而对女儿影响最大的,却是她坚毅的品质。郑妈妈常说: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她不论做什么,都会尽力去坚持,并努力做到最好。
正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受妈妈影响,郑雅文自小也对自己要求很高,遇到困难从不轻言放弃。
比如,体育是她的短板,满分50分她却只能拿30分。可她并未止步于此,在妈妈的带领和影响下,每天坚持锻炼1.5小时,最终中考体育考了49分。
在学习上同样如此,高三时,她坚持突破自我,虽有困惑也能很快调整过来。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坚持,让她最终考上了清华,人生大放光彩。
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走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边的人是不会得到胜利的。孩子的学习,同样如此。科目众多,有难有易,可谓是一项长期工程。而一个具有坚毅品质的孩子,意志力强,耐力高,目标明确,才能永远在尝试触摸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学业上精益求精。
(秋葵)
新闻推荐
□冯丽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紧随其后,上海电影节官方宣布,第23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