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灵芝
我老妈学微信的念头已久。
三年前,从襄阳接二老到我家过年。念及老姐夫老姐回老河口了,小舅跟我打视频说亲自过来。寒暄几句,把手机递给我妈。隔屏,老姐弟俩硬是像握了手,暖融融的。手机一点,挂念的人就亮出来,这让老太太激动不已,连连感叹:你小舅都学会微信了!我说:去年拜年,婉婉教她小舅爷的。老妈说她也想学。我笑了。虽说老太太只上到小学三年级,自学不少字,能读小说看报纸,可毕竟年近八十,老眼昏花的。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太太,活到老学到老,敢于接纳新生事物。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比如眼下保洁工都会玩的抖音、视频号,我不会弄,还根本没想着去学。
一转眼就到了暑假,我回乡,又接来了二老。那天吃完早饭,跟小舅打视频。不到两小时,小舅从乡镇过来了。不用说,酒足饭饱,长话短话,从土房子时代讲到他西藏、福建、海南岛打工。乡里乡亲,田间地头。小舅归去后,老妈还碎碎念,叫我用手机打视频给这个那个。听说我有退下的智能机,让送给她学微信。我想了想说,你还是用老人机吧,方便,可莫玩不转耽误大事儿。我想到了她那次心肌梗死,急诊,住重病监护室。“三高”,全凭药保着,可不能马虎。
没有微信的老妈一样有朋友圈,大院中七八个姐妹。她们相约去荟园做操,襄阳古城墙下散步,逢节假日,聚餐,逛唐城,游习家池,按照中国大妈流行的姿势拍照,姹紫嫣红,绝胜二月花。我妈用老人机,人家就把照片传给我哥。老人机的确太笨了,显然跟不上老太太的追求。我哥索性连手机一起孝敬,并教会简单的操作,如此,我妈拥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当我哥把杨银环拉入“梁家大院”群时,我们大吃一惊。本名进场,不要马甲,一如做旧的银饰,古朴,有光泽。我想起早时,长辈叫我妈“杨女儿”“心雷妈”。在微信里,我妈回到了自己。
老年人是近事不记记远事。从老人机到智能,还须慢慢钻研。用微信,对我老妈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她闲下来就摆弄。一天晚上,竟然把一个有关“射雕英雄传”的帖子分享进群。我们不失时机献花,鼓掌,语言激励。我妈乐开花,并不应答。不会打字,也不会发语音。跟我哥嫂学的一两招,睡一觉又迷糊了。有一天,给她打电话,明明听到振铃,却接不通。一而再,再而三。打我爹老人机,才知道手机被误设置了,看得见来电,就是听不到,也点不开。罢了,她的手机就快乐微信吧。又过了几天,女儿惊喜地告诉我,外婆给她发视频看娃娃了。做宝妈的女儿,经常给外婆发照片,视频聊天。
看得出来,我妈学微信的劲头。在群里发个符号、表情,发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符。她在尝试写字,太慢了,智能机等不及。看到自己写的字显示,老妈尴尬了,竟买本子,在家练字,一笔一划的,认真得很。在整个庚子年隔离期,老妈跟我们都是视频,一聊大半个小时。我跟她说,等疫情解除,我教她发语音,拍好看的照片……
今年夏天,为老父祝八十大寿,梁家大院聚齐襄阳。我把拍的照片发到我妈微信,教她指尖点开,放大了存手机。头碰头坐着,用我手机发语音给她,拿她的手机接收,回语音。老人家还没从打电话模式回来,听完语音,对着手机直接回话。教她一遍一遍点小“扇子”,“按住说话”再放开,发送成功后再三复习。我妈手机里废照片一堆,教她怎样删除,整理。来广东前,一起逛荟园,教老人家拍照,聚焦、构图。
我惊异地发现,拍照,我妈的手机比我的好。我说,妈,你的手机不是我哥的旧的吗?这可比我的高级多了!
她自豪地说,你哥说那个屏幕小,内存低。给我买个新的!哥就是哥,真会哄老妈开心。学会微信的老妈,心的确开阔多了,话题再不局限家里长短,健身保健,还知道鹿门山住过唐朝诗人,襄阳新加了打卡地……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1月13日电记者获悉,现实题材京剧《楝树花》将由天津京剧院搬上舞台,最近正式启动排练。天津京剧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