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鱼和花鱼
化龙花鱼
曹虾
炭烧马鲚鱼子
黄鱼春
提起海鲜,我们常常想起张牙舞爪的波士顿龙虾,横行霸道的长脚蟹,或者大海鳗这些著名的霸气海鲜,但其实我们生活中更多食用的是一些寻常的小鱼小虾,因为身形细小而需要面对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打造了它们身手敏健、肌肉结实而有弹性的口感。清明过后,有一大波来自咸淡水交界处的野生小鱼虾开始肥美起来,它们的特质是肉质细腻,味道甜美,施予简简单单的轻调浅烹,即是无上的美味。
白鸽鱼甘香异常
受番禺人欢迎的三种小鱼鲜,分别是奶鱼、花鱼和白鸽鱼。这三种鱼以前都被列入下价鱼,因其貌不扬,约一两指粗细,渔民一般会留来自用,其味鲜甜无比。
其中产量比较高的是白鸽鱼,它是南沙和斗门都盛产的咸淡水小鱼,清明时节最肥。相比较斗门产的白鸽鱼,十九涌的白鸽鱼会比较瘦身且鲜甜得多。在疍家渔民中流传一个说法:由于白鸽鱼双眼长在头顶部分,眼高于顶是“白鸽眼”,因而得名。
白鸽鱼的鳞片极细,肉质鲜嫩细腻。斗门的传统做法是砂锅焗,将砂锅烧热,下油爆香姜葱,再铺上调好味的白鸽鱼,生焗至熟。番禺人则喜欢将它和花鱼一起生焗,一甜一鲜相得益彰。
花鱼肉滑刺软
有一种鱼,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在南沙和番禺一带,却是很多资深食家的心水选择,它就是花鱼。尽管花鱼在很多人的眼中属于平价一族,但食味却丝毫不比黄鱼、黄眉头逊色。
花鱼在暮春四五月间最为当造,不过即使在大造之时,体型也不会超过一个手掌。它背部黑色,腹部灰白,全身都是花斑。
花鱼在广东一带以南沙所产最多,因为南沙属于咸淡水交界区域,浮游生物丰富,捕捞容易。相较于外地的花鱼,野生的本地花鱼体形有大有小,体表花纹明显。
对于资深行家而言,本地花鱼还可以细分为海花鱼和河花鱼。海花鱼就是跳跳鱼,肉质相对粗糙,头大,有拇指般粗细,纹路清晰发亮。河花鱼则产于南沙内河,以河口段所产的肉质最为软滑,它身材匀称,最大也不过食指大小。
河花鱼肉质鲜甜,不带泥腥味,用来煮汤颜色奶白。若是让当地大厨烹制,会把它煎香后,再用豉油清蒸,最能凸显花鱼独特的细腻肉质,而这也是化龙镇“腰记”的招牌做法。
黄眉头细嫩无腥味
市面上多见的黄眉头,一般生长在十八涌珠江口咸淡水交界处,所以无法大规模繁殖。到了“烂煮春风三月初”,正是黄眉头现身时,清明前后的黄眉头肉质最为细嫩而无腥味。
行家教路,黄眉头是越大条、越金黄越好吃,如果达2两重的就已经算是极品。个头稍微相差那么一丁点,价格相去万里。上等货头部与鱼身边缘呈金黄色,偏白色者为次品。
懂行的吃货都知道,尝到的铁定都是一手的新鲜货,因为黄眉头一旦离水便很快死掉,所以一上水就要赶紧人手挑出,第一时间放入海水养殖箱里。一般酒楼搜罗到游水黄眉头都广而告之,熟客通常会提前电话预约,现宰现烹。
黄眉头虽然身形娇小,但其肉质软滑细腻。你只需将嘴巴凑近,轻轻一吸溜,那凝脂般的鱼肉就会顺着舌尖滑入。对于这般“尤物”,无论是主妇还是厨师,都只会让它享受鱼鲜的最高待遇——蒸。而看似普通的“清蒸黄眉头”,在蒸煮之前也要经过干布抹身,细盐擦身等“按摩”才能放入柜中蒸。这么细致的烹饪方法,恐怕也只有黄眉头才有如此贵宾待遇了。
最近番禺一带的流行吃法则是用辣豆豉加少许泰椒来蒸黄眉头,通过少许辣度来提升鱼的鲜味。
曹虾白焯最本色
清明前后,广东地区河虾正值繁殖期,嫩白的虾肉包裹橙红或微褐色的虾籽,味道相当鲜美。南沙的特产曹虾,因味道、口感独特而深受欢迎,4月中旬是其当造期。
曹虾是珠江出海口才有的虾种,南沙的十八涌至二十一涌都有曹虾出产,但因为距离出海口的距离不同,因此曹虾的肉质和味道也有所不同。在海产汇集的十九涌水产品交易市场,处处可见曹虾的身影。
老饕吃曹虾,大都喜欢白焯,因最能吃出虾的原味。不过要想领略这曹虾滋味,师傅在背后也费了不少功夫。焯虾的水是略略加入了油盐的,分量不多,只在似有若无间,勾出曹虾的甜美。然后就是水温,让它下水即可变色,不要让它在水里停留太久流失鲜味。
也有店家会推荐笼仔蒸。加热后虾壳不会变红,而是通透的淡淡橙红,还可见嫩白的虾肉包裹橙红或微褐色的虾籽。去头后依口味蘸一点酱料,或者索性只吃虾的原味,一口鲜甜滋味满溢口腔。
母的曹虾比公的好吃,因为丰润饱满有虾籽,虾籽是红色或是褐色的,红色虾籽代表这虾是刚刚有籽,此时吃最鲜嫩。
黄鱼 鱼子最细腻
清明前后,黄鱼逆流珠江产卵,这时候正是它最肥美的时候。于是黄鱼几乎成了所有海鲜酒家最引人注目的生招牌,人人都巴望着黄鱼的时令菜色快快上市。只是,番禺十八涌一带的渔民把肥美的黄鱼打捞上来之后都不急着卖掉,他们开膛破肚,熟练地挖出雌鱼肚子里的“鱼春(鱼卵)”,称量、估价。
这些珍贵的“鱼春”就是十八涌特有的“黄鱼春”,在市场上往往能卖出上百元一斤的高价,孕育着“黄鱼春”的黄鱼也就母凭子贵起来。
黄鱼之所以会集中出产于十八涌,是因为这里的浪不急,所产的肉质较其他地方的要细嫩。真正上佳品质的黄鱼,身上会有一溜儿直线排列的小黑圆点,背鳍处还长有一条尖长小须,这样的黄鱼才叫一等一的鲜嫩,但数量极少。
“黄鱼春”本是渔家菜,酒楼的大厨也统统向渔家学习,令“黄鱼春”的菜式保持原汁原味的渔家风味。由于“黄鱼春”的味道比较腥,一般店家会用陈皮、姜丝入馔。香煎,也是“黄鱼春”最基本的做法,煎过的“黄鱼春”色泽金黄、味道甘香。在煎的基础上,大厨们演绎出众多的花样做法,可以说“黄鱼春”是“煎蒸焗炒,无所不用”,而配上当季的时蔬,菜式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马鲚鱼 鱼干飘香
马鲚鱼又名凤尾鱼,因其形状像传说中凤凰的尾巴,故而得名。它是一种河口回游性鱼类,平时栖息于浅海,是南沙珠江口特有的一种咸淡水鱼类。
吃过马鲚鱼的人,都知道其鱼肉十分鲜美,但更为矜贵的是其产下的贵子——马鲚鱼子。每年的四五月,栖息于浅海中的马鲚鱼就会回游到河中产卵。此时的马鲚鱼子,既新鲜又肥美。
要吃到美味的马鲚鱼子并不容易,因为不是每一条马鲚鱼都能够身怀六甲,资深师傅要练成火眼金睛才能不看走眼。而且,马鲚鱼出水即死,离水就要冰鲜,两小时内就要取卵,即便以生冰保存,最多也不过是只能保存一天,颇为“娇气”。
为了求得头手鲜靓鱼子,师傅都要亲自帮马鲚鱼进行“剖腹”。如果是做鱼子干的话,就简单多了,只要在20多摄氏度的天气上生晒至六成熟即可。马鲚鱼子被风干后,价格要比鲜鱼子高,每公斤的价格高达数百元。
吃马鲚鱼子,最大的感觉是香。传统的渔家做法只需用姜、蒜等佐料清蒸,而在粤菜的传统做法中,鱼子的做法大多是蒸和焖,也可尝试用烧、炒的方法来烹制出独特的鱼子风味。烧好的鱼子干,鱼油丰盈甘润,鱼子烟韧而香口,女生都会有把马鲚鱼子当成零食的冲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