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斗门乡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随即映入眼帘:以往是田畴、泥巴、乡间小路……现在是乡村道路铺上水泥路面,采摘园辟出的停车场停满小车,小村庄建起民宿……近日,“全国电视媒体聚焦广东乡村”采访活动走进珠海。全国十余家省级电视台深入斗门区十里莲江镇实地采访拍摄,40余名记者连声称赞斗门乡村发展。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绿油油的连片稻田,精致的庭院小屋,碧绿清澈的池塘上还有数百支荷花迎夏怒放。日前,采访团首站走进了斗门区最早一批转型的乡村休闲度假胜地——十里莲江,这里不仅是传统农业的生产基地,也是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是斗门在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打造特色民宿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典范。
2011年,珠海十里莲江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莲洲村利用旧屋改造投资“十里莲江农业观光体验园”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如今园区建有青年旅馆、接待中心、具有莲江村岭南特色旧村落的农家庭院、荷花观赏区、湿地公园、休闲垂钓区、花卉观赏区、艺术稻田区、现代种植观光多功能大棚和农业种植区等。
“我们项目来到莲江村以后,整个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村里面铺了柏油路,整个外立面全部都翻新,整个村都做了污水处理系统,还有垃圾回收系统……”十里莲江农业旅游开发公司经理张焱君告诉笔者,未来该园区还会完善设施设备,不断地扩充扩大,“我们未来还要建设一个三千人中小学生的集体露营营地,可以解决中小学生到这边学农,可以学习一个星期,晚上住宿,包括接受一系列科普教育。另外还会建设一些企业的乡村俱乐部,吸引更多企业走进乡村,把自己的创业基地搬到乡村。同时我们还要做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农村,借助田园风光进行创作,作画作曲,动漫设计。”
张焱君的想法看似远大,但并非遥不可及。据悉,今年春节期间,十里莲江一天的入园量接近10万人。大批乡村青年也愿意投身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27岁的周文伟是十里莲江周边的莲江村村民,得知项目开工后,他果断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当起了“十里莲江”的员工,并把自家90多平方米的祖屋出租。周文伟算了一笔账,“除每年可获得约5000多元的租金收入外,‘十里莲江\’每年还会把门票收益的25%划拨到村委会作为村集体分红,这样一来,我们一家一年至少可再分得近万元。加上工资收入,月入过万元”。
喜迎乡风文明提升 走出乡村兴盛之路
珠海有个“明星村”——南门村,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从明朝永乐年间建村至今,它已走过了600多个春秋。每年秋天,南门村赵氏后裔都会重新拾起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宋文化”,完成一次次的“祭礼仪式”。
“通过深入挖掘传承南门村特有的‘宋文化\’,可以加强村民的凝聚力和村居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带动乡风文明的建设。”南门村书记赵悦崇说,近年来,全村将赵氏宗族自宋代以来所形成的“团结本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温良恭敬”的家风家训写入村规民约,树立良好的乡风民风,推动南门村跻身“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列。
“乡风文明”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珠海坚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以各级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充分梳理传统历史文化脉络,突出乡村风貌和环境整治,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成为乡村精神家园的最美底色,逐渐走出一条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数据显示,珠海在全市140个行政村开展了文明村镇建设活动,创建活动覆盖率100%,其中全国文明村镇6个、广东省文明村镇15个、市级文明村镇28个。
为提升斗门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创建水平,进一步开拓视野、创新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月前,斗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梅带领全区创文主要责任单位、各镇街、部分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农村一行19人,赴浙江杭州、湖州以及江苏张家港、南通四地考察学习。
“我们将向先进地区学习,依托原有的祠堂和乡村硬件设施,统一打造具有斗门特色的乡村文化礼堂,并注入现代性的元素,建设成为提供村务管理、党建、文化生活和村民个人生活的文化载体,延伸传统祠堂文化的内涵。”张红梅表示,未来,斗门将在全区推广“乡村文化综合体”建设,让过去单一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变成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文/图 杨雪薇)
新闻推荐
斗门区积极推动区内、茂南区及福贡县贫困群众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组合拳打赢扶贫攻坚战
黄长荣老人住上敞亮的新房。□采写:本报记者张帆□摄影:本报记者曾遥“住着好舒服,都不知道说什么感激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