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闻 香洲新闻 斗门新闻  金湾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斗门新闻  > 正文

斗门区莲洲镇获评“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传统艺术融入斗门人日常生活

来源:南方日报 2018-07-19 13:39   http://www.kcqsx.com/


斗门区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图为五山中心小学“装泥鱼”非遗文化传承课堂。关铭荣摄

近日,斗门区莲洲镇获评为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于18日正式挂牌。据介绍,此次全省获评项目共有43个,莲洲镇为珠海市唯一一个。未来,斗门区有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挥斗门当地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这并非意外之喜。此次莲洲镇的成功获评有赖于当地对“水上婚嫁”“沙田民歌”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斗门区近年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作出的努力,可谓有目共睹。

“要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必须要让每一项艺术形式都有人参与,这样才能焕发出生命力。”秉承这一理念,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的斗门区近年来大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仅民间曲艺团体就超过50个,业余曲艺演员达3000多人。

走在斗门的大街小巷、各个村居以及文化中心,悠扬的乐曲不时飘散而出;私伙局上,你方唱罢我登台;各个中小学校,在课堂上操着标准普通话的小同学还能哼上几曲带着方言特色的咸水歌谣……如今,民间艺术正融入每一个斗门人的日常生活。

●采写:董谦君

曲艺之乡

每年组织不少于300场中小型曲艺演出

“久别故土,难忘乡音。”说的正是方言对当地文化深厚的影响。斗门区是中国“曲艺之乡”,承载着当地传统文化的地方戏剧也成为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最好的形式之一。

西堤公园显利乐坛,锣鼓铿锵、粤曲悠扬;在井岸镇、乾务镇等不少社区曲艺社,村民们如同打卡般每天准时出现,吹拉弹唱乐此不疲。“如今我们每个月大概有五六场演出,成员们唱得卖力,观众兴致也很高。”英华粤剧曲艺团负责人梁顺华介绍。

目前,斗门区有民间曲艺团体54个,业余曲艺演员达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井岸镇和乾务镇等。“每天晚上,这里乐器收了,那边锣鼓又响了。”看着这样热闹的场面,斗门区曲艺协会主席何国雄心中甚是欢喜。

为了提高曲艺水平,业务交流和培训、曲艺社戏曲展演、曲艺大赛等系列活动也在斗门区铺开。有了提升的平台和长期的联系,斗门区群众曲艺水平更上一层楼,一些团体和演员达到准专业水准。何国雄、邝买齐、赵有维、赵湛华、罗全5位乐师组成传统“五架头”乐队,参加广东音乐演奏大赛勇夺银牌;东风小学11岁女学生陶静妍,勇夺斗门区第十七届戏剧曲艺大赛第一名……

为了让曲艺事业被更多人所了解,目前全区共有曲艺传承基地、传习所和展览厅95个。未来,斗门区提出还将利用社区和公园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积极组织的中小型曲艺演出,每年不少于300场,让村居曲艺活动常态化。“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年龄层次的群众参与进来,为文化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表示。

有了人的参与,还要有好作品的展示,除了传统的戏剧外,一批融合舞蹈、小组唱、歌舞等具有鲜活时代气息的曲艺作品也在近年来涌现,仅国家级奖项就曾获得30多个。少儿舞蹈作品《冲虾》《装泥鱼》分获“第六届文化中国·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金奖,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总部展演”表演金奖和最佳编导奖;白蕉客家竹板山歌在“两岸四地”客家山歌邀请赛中获得银奖,粤曲说唱节目《灯笼沙之恋》获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银奖。

走进校园

编撰专用教材,课堂上唱响“沙田民歌”

“乜嘢无耳得把嘴啰,乜嘢扁口呱呱叫,乜嘢身上起高楼啰,乜狗生来唔会吠啰……”这首《事物歌——乜嘢》是珠海市灯笼中心小学的沙田民歌校本教材上一年级同学所学习的曲目。

据介绍,灯笼沙片区是典型的水乡,沙田民歌民俗深入人心。“不少学生的家长都会哼上两曲,在学校开展沙田民歌的特色项目教育有着很好的基础。”灯笼中心小学校长王伟强表示。该校自2015年起就着手开展沙田民歌进校园等工作,制定了教学方案,已形成系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上述的校本教材就是由灯笼中心小学邀请广东咸水歌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黄华欢担任主编打造的,内容包括沙田民歌的唱法、歌词等,涵盖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通过两年来的教学,现在全校600多名学生都会唱沙田民歌,还曾多次受邀参加演出和比赛。该校王瑜珠等同学表演的沙田民歌《灯笼八唱》,就曾在斗门区“非遗”个人才艺展演中荣获一等奖。

今年10月即将在白蕉镇南澳村举办的“水上婚嫁”集体婚礼上,非遗进校园的相关内容也将得到展示。沈俊校表示:“尤其是沙田民歌的展示部分,除了过去与婚礼相关的咸水歌演唱之外,还计划在主舞台增加青少年表演的相关项目,使在学校所学能有所展示,让年青一代更关注并热爱这一传统文艺。”

沙田民歌在校园响起,仅是“非遗进校园”众多实践中的一个案例。截至2018年5月,“非遗进校园”进驻的学校、幼儿园达40余所,成立传承基地等近50个,项目涵盖国家、省、市、区各级非遗名录。全区每年参与非遗活动的学生超2万多人,所有名录每周定期举办的培训和传习活动年内惠及学生合计近10万人次。

发掘资源

打好民间艺术牌,建立区域文化品牌

斗门区河网密布,沙田水乡疍家文化、岭南水乡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其文化传承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此次新获评“广东省文化艺术之乡”的莲洲镇以及相邻的白蕉镇均建有“斗门水上婚嫁”生态保护区。

“水上婚嫁”自清代起便开始在斗门水乡兴起。当地的水上人家以船而居,以艇而行,船也是婚嫁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水上婚嫁”以即席演唱咸水歌来贯穿整个婚嫁的全过程。有“哭婚”“上头”、叹家姐、拜钱盒、送嫁妆、祭龙王等流程,沙田民歌的曲调则贯穿其中。这种婚俗一直延续至今达数百年之久。

“枕水听古恩爱长,外籍博士当新郎”。去年9月,一场喜庆热闹的“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在白蕉镇南澳村举行。一名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外国新郎官尤为显眼。“这样的婚礼展示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我对一切都很好奇,是非常难忘的经历。”德国籍新郎如此评价道。

斗门是名副其实的水乡,生活着约15万的疍家人,疍家文化早已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之中。斗门区也在谋划着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目前,白蕉镇南澳村已建立起了展示疍家文化的水上婚嫁民俗展示馆,未来还将在岸边打造婚嫁仪式13个环节的浮雕作品,让外来游客充分了解与疍家人相关的民俗文化。

放眼整个斗门区,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文化从来不乏深厚的底蕴和群众基础。每年元宵节前后,斗门区都会在井岸中心城区举办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赵氏家族祭礼、锣鼓柜、醒狮、佛家拳、七月三十装路香·舞火龙等各具特色的表演方阵悉数亮相。井岸城区万人空巷,群众争相聚集到巡游路线两旁一睹风采,品味文化盛宴。

如今,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正融入每一个斗门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发挥斗门当地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斗门区的文化事业正逐步形成有政策、有资金、有传人、有氛围、有品牌、有效益的整体格局,建立起具有辐射力的区域文化品牌。

新闻推荐

教孩子学习暑期安全自护常识

7月3日,斗门区白藤街道“12355暑期安全自护与你同行”安全自护主题游园活动在白藤湖中学举办,旨在切实抓好暑假期间青少年...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斗门区莲洲镇获评“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传统艺术融入斗门人日常生活)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