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俄罗斯勇士雨燕混合编队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
资料图片
距离第十二届中国航展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航展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今年,中国航展即将迎来22岁的生日,其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水平有望迈上新台阶。
多年砥砺奋进,中国航展不仅成长为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展示窗口、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平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也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航空航天及国防产业的创新跨越发展平台。随着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加速推进,中国航展也成为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参与国际高端制造市场的重要途径。
作为航展举办地,珠海正依托中国航展,致力于引入更多产业和元素,打造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助推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平台??
对标一流,擦亮品牌
进入10月,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始紧张忙碌的筹备期,与最初几届航展布展“摸着石头过河”不同,如今的航展筹备工作,涉及交通、餐饮、安保、地面保障、志愿服务等“全链条”,各个领域环环相扣,周密而从容。
从1996年到2018年,伴随着中国航展前行的足迹,人们看到了一个开放、沟通、合作和展示自信的平台日益完善。中国航展坚持对标世界一流,不仅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展示窗口、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平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也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航空航天及国防产业的创新跨越发展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完成这一巨变的底气,源于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对自主创新的不懈坚持。“通过培育更高水平的展商结构、凝聚更大规模的"高精尖"展品,推出更高质量的专业活动,国内外航空航天产业要素得以充分涌动,驱动产业不断跃进。”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表示。
为全面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国内的五个门类十大军工企业将大规模参展。
其中,民航系统、航空航天、电子、兵器等大型国内企业将携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成果参展;中国空军将展示代表当今先进水平的现役武器装备;我国船舶系统的相关企业也将携海上防务展品参展。至此,中国航展的展品结构首次实现了“陆、海、空、天、电”全领域覆盖。
“从第八届航展开始,中国航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国家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本届航展的展品不断推陈出新。”珠海市会议展览局局长、珠海市会展集团董事长周作德表示。
本届航展上,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将首次集体亮相;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大型客机C919、大型运输机运-20等国产大飞机“三兄弟”一同亮相本届航展;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将全面展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等主要航空产品的创新能力。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对于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而言,一批批“高精尖”展品在历届航展亮相,展现中国实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20多年来,中国航展为中国航空航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打开了局面,也成为全球航空航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门户。
强引擎??
珠海崛起航空航天“大产业”
回顾第十一届中国航展,4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展商参展,世界航空、航天、防务领域前500强企业悉数亮相,各类合作、签约金额创下历史新高。
若将时间维度放大至20年,从首届航展签订了16个项目价值近2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到第十一届航展签订各种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400多个、金额逾400亿美元——这一数据的直接对比,反映出中国航展不断做大做强的内核之变。
“珠海原本并非航空航天产业重镇,1996年首届航展举办时,珠海机场才刚刚启用,航空产业更是一片空白。”珠海航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回忆。此后20多年间,通过中国航展这一平台,大批优质航空企业和项目与珠海结缘,为珠海航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航空产业专属经济园区,珠海航空产业园从2008年宣布正式开园以来,截至2017年底已引进中航通飞、翔翼、利捷航空等航空类要素项目超70个,投资总额逾700亿元,涵盖了通用飞机制造、无人机研发生产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航空制造和服务产业体系,产业创新成果丰硕。
与此同时,珠海航空运输业快速增长。从2008年到2017年,珠海金湾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从刚过百万上升至921万人次,年均增长23.46%,今年有望跨入千万级大关。珠海通用机场也在加快建设,为珠海通用航空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在国家高度重视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部省共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的历史机遇叠加下,珠海航空航天产业将与中国航展更加紧密结合,共同迸发出巨大的产业活力。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航展珠海执委会主任,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姚奕生表示,珠海将立足“世界规格、中国名片、珠海载体”,不断提升航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对标世界最高最好最优,努力把本届航展办成更高规格、更高水平、更高档次的蓝天盛会。
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为本届航展提出了高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而且可以预见,中国航展在珠海推进航空航天“大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更为开放的征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效应??
“广东智造”迸发全新竞争力
不仅是珠海,中国航展这一金字招牌,已成为珠江西岸闪亮的“区域名片”之一。庞大的市场需求,聚集着四方来客,正推动着广东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向前跃进。
“历届航展通过产业招商,既延伸了航展的品牌效应,同时也促进珠海产业优化升级,助力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周作德透露,本届航展将力争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布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把广东的比较优势、潜力切实转化为竞争力、发展力。
在航展效应下,一个较为完整的通用航空制造和服务产业体系正在广东崛起,助推广东从制造大省迈向“智造”强省。
中国通用航空产融协同发展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马剑认为,在产业的配套和延伸方面,目前广东省拥有亚洲地区维修服务等级最高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和飞行训练机构,航空服务、救援、作业的数量领先于其他省市。“在中国航展的推动下,广东省通用飞机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逐渐成形,在航空相关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以航展的技术、信息、产品、人脉的集合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在加速构建通航产业的全链条。“以通用航空制造起点,中航通飞的目标是形成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客户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中航通飞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展航空产业是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广东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和参与国际高端制造市场的重要途径。”储祥银说。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随着中国航展这一国际平台和窗口的跨越创新发展,“广东智造”正在形成新的全球化竞争力。
撰文:吴志远
近五届中国航展交易情况一览
第七届
3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00家航空航天企业参展,展出飞机58架,现场签约项目总额40亿美元,成交飞机102架
第八届
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家航空航天企业参展,展出各种类型的飞机71架,现场签约总额达93亿美元,成交飞机254架
第九届
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50家航空航天企业参展,展出各式飞行器实物113件。现场签约项目30个,总额达118亿美元
第十届
41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厂商参展,参展飞机130多架;军政贸易代表团150个;共举办各类会议活动68场,签订逾300个项目价值超过234亿美元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成交了227架各种型号的飞机
第十一届
4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展商参展,参展飞机151架;164个外国军政贸易代表团参加,举办各类专业会议活动168场;共签订402个项目价值超过400亿美元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成交了187架各种型号的飞机,创下历史新高
新闻推荐
中海左岸岚庭之花园小区北侧车行道路变更方案进行批前公示的公告
珠海市嘉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北京大成(珠海)律师事务所见证下对中海左岸岚庭之花园小区北侧车行道路变更方案征求了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