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出台扶持实体经济“金十条”,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珠海拾比佰彩图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近日,记者从金湾区科工信局了解到,该区已制定出台《金湾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从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培育、树标提质、载体建设、人才创新、研发补助、军民融合、科技金融、绿色发展、大众创业十个方面着手,促进金湾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这也被视为落实省、市扶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的“金十条”。
《办法》奖补条款遵循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的原则,其中,获得工信部认证“单项冠军”的企业,可获得一次性奖励500万元。此外,《办法》首次将专业技术人才涵盖在补贴范围内,同时为加强金湾区产业联动发展,支持优质产品在区内率先应用,首创品牌培育条例。
金湾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以往政策文件,《办法》主要特点是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覆盖面广,可惠及金湾区95%的工业企业,营商环境也得以进一步优化。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王韶江南方日报记者董谦君
1补短板
首增专业技术人才补贴高级技师可获10万元奖励
“制造业立区”是金湾区的特色之一,辖区内第二产业占比达到近70%。去年,金湾区投入超6亿元支持本地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发现相关政策存在覆盖面较小、落地存在困难等情况。
今年10月,《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即“珠海市实体经济十条”)正式印发。加之此前已实施满1年的广东省“实体经济十条”,对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叠加效应已初步显现。
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金湾的实际情况,让“落地版”政策发挥更大作用,成为“金十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促进金湾区“3+1”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科技政策,此次制定出台的《办法》具有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覆盖面广等特点,预计可惠及金湾区95%的工业企业。
《办法》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引导企业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参考了上海、广州等城市出台的科技创新新政,对原措施在补政策短板方面凸显不足,在引进增量经济、优化存量经济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首增专业技术人才补贴成为亮点之一。针对金湾区产业人才数量多、需求大的现状,《办法》拓宽了人才认定范围,除技术干部和学历人才外,还加入了职业技能人才奖励。
“现有政策对人才的界定过窄,导致企业中很多优秀人才无法受惠。”珠海大川航空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春波介绍说,企业中有很多拥有高级技能证书的员工,但现有政策较少照顾到他们,变相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
针对这样的状况,金湾区拟通过《办法》的出台,促进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办法》首次明确,对在金湾区工业企业工作满三年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同时对职业技能人才实施晋级奖励,由高级技能人才晋升为技师奖励5万元,技师晋级为高级技师奖励10万元。
此外,为加强金湾区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企业间的良好互动,支持优质产品在区内率先应用,《办法》还首创了品牌培育条例。除了对首次入选《金湾优质产品推荐目录》的产品予以奖励外,对本区企业(单位)采购名录内产品金额达50万元及以上的,可给予5%资助,每家企业每年累计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2促创新
申请购买专利可获专项补贴科技型中小企业贴息金额比例达50%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办法》在知识产权创新、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给予奖励。
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在国际市场上,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为了营造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方面的良好氛围,《办法》将对获得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发明专利授权的,每件给予1万元奖励;对获得美国、日本、欧洲国家或欧盟的国外发明专利授权的,每件给予3万元奖励。
专利项目奖励方面,对获得国家专利奖金奖、优秀奖的项目,分别按照100万元、5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获得省专利奖金奖、优秀奖的项目,可分别获得50万元、30万元奖励。
奖励并不完全局限于自主专利。金湾区企业向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购买技术成果,在技术交易中涉及专利转让且包含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并在本区实现转化的,可按交易额的30%给予补贴,单个合同补贴金额不超过300万元,每家企业年度累计获得的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
此外,企业的研发费用也会得到相应补助。对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额30万元—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0%补助,超过500万元以上部分按照3%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额为300万元。
科技创新载体是新技术成长的“摇篮”。《办法》专辟了创新载体建设的章节,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分别按照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及重点实验室,分别按照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对创新的鼓励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也涉及科技金融领域。融资难是初创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最难迈过的“坎”之一。《办法》对取得商业银行机构贷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贷款成本(包括贷款利息及担保费等)50%的补贴,每家企业每年贴息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3提质量
今年已投1.4亿元补助技术改造
撬动社会、企业投资约40亿元
近年来,金湾区不断优化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加传统优势产业的“3+1”工业产业发展结构。为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办法》在申报高企认定、品牌认定、鼓励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引导性奖励,鼓励其树标提质。
“目前金湾区已经形成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氛围。”金湾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全区已有197家高企,预计今年将增长到270家左右。接下来,为了继续保持这一重视高新技术的实业氛围,金湾区还将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甚至企业只要积极申报,无论成功与否,都能获得一定的申报费用补贴。
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过去的“代工厂”越来越多地向“品牌化”发展。为实施金湾区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办法》引导区内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对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的,每件商标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企业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认定的,每个名牌产品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湾区还在着重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的“尖子生”。对获得工信部认定的“单项冠军”企业,以及“单项冠军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和300万元的奖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湾区紧扣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办法》规定,对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获得省、市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奖励。
在节能减排方面,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节水、循环化等设备投入和技术改造,对购买国家、广东省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目录中设备的企业,按照投资额的2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近年来,金湾区对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每年都有3亿至5亿元。”上述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单技术改造一项就投入了1.4亿元,并通过这些补贴撬动社会、企业投资约40亿元,对金湾区优化存量经济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刘杰通讯员袁凯)12月5日下午,按照全区集中拆违行动的工作安排,西乡街道对福中福社区西乡大道与金湾大道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