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之后总是收到各种中介、装修公司骚扰电话?日前,珠海又有房产中介非法泄露业主信息获刑。
日前,珠海斗门法院宣判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房产中介杨某因为将192个楼盘8万余条业主信息通过邮件发给另一家房产中介而获刑。此外,记者也陆续接到多起关于业主信息被有意泄露的投诉。律师建议,遇到类似情况,首先报警处理。
中介获刑
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在互联网传递大量公民个人房产信息,经过前期侦查,发现位于珠海斗门某地产有限公司的部分工作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该公司有涉嫌侵犯公民个人房产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双方通过互联网传递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对该大量信息加以不法利用,进一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公安民警于2018年7月11日在金湾区红旗镇抓获杨某,于2018年7月11日和7月16日分别在珠海某地产香海彼岸店、珠海某地产红旗店和世荣名筑店、白藤一路富红苑某房各扣押了一台电脑主机。
经调查,2018年3月,珠海某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员荣某向杨某索要楼盘业主的信息,用于开展房地产租售业务。后来,杨某在其工作的珠海某地产香海彼岸分公司,发现该公司业务经理黄某的业务电脑里有一个存储了楼盘业主信息的文件夹,于是在2018年6月1日将上述信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荣某。经核查,该文件夹含有194个文档,包含194个楼盘8万余名业主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
法院认为,杨某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鉴于杨某是初犯和偶犯,认罪态度良好,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二万元。
买楼后信息遭泄露
不仅仅是这一起泄露业主信息案例,日前,也有珠海斗门一在售小区多名业主向南都记者反映,自己刚买完房,平均一天要接到五六个装修公司电话。据该小区业主张先生介绍,他在2018年购买了小区的一套毛坯房,后来不断收到各种骚扰电话,严重影响自己工作,甚至不得不报警,但也仍然于事无补,目前只能挨个将接到的骚扰电话拉入黑名单。
张先生表示,他购房时用的是自己家人身份证,留了自己的电话,“每次接到电话都是称呼我为家人的姓,我只在这一个地方是这样留的资料”,张先生表示,自己可以肯定个人信息是从该楼盘泄露出去,但具体是什么途径不得而知,自己曾质问过物业,但对方拒不承认。
不仅是张先生,该小区还有十余名业主也对记者表示,遭遇了与张先生类似的情况。业主胡女士是一名律师,她表示,自己也一直疑惑,究竟是哪里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但从张先生讲述来看,应该源头就是大家共同购买的这一楼盘。但她同时也表示,尽管自己是律师,但却无法确切取证,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张先生的质疑,该楼盘物业经理向记者表示,“物业不可能泄露业主的个人信息。”物业表示,公司对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业主个人信息的管理也非常严格,业主的个人信息绝对不会泄露给其他人。“开发商也不可能泄露业主的个人信息,因为风险太大。”
说法
信息泄露维权难
南都记者从一位中介机构人士处了解到,业主信息被泄露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开发商内部工作人员或者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泄露的,有的是买房备案、数据录入等相关机构内部泄露的。出卖业主信息者都会获得相应好处,有的业主信息会被重复出卖。
该中介表示,自己手上也有部分业主信息,是自己的上级给的。他还表示,业内还存在交换业主信息的情况,尤其是装饰公司和建材公司类似机构,“比中介更严重”。
面对类似情况,业主应该如何维权?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林叔权认为,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很难取证,如果单靠个人去调查取证,业主很难维权。他建议,遇到类似情况,首先报警,其次,建议市民平时一定要尽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隐私。他表示,个人信息遭泄露后,造成了个人财产或是人身损害,才能算是刑事案件,否则即民事案件。林叔权还呼吁开发商、物业等容易收集到大量个人信息的机构,一定要自律,要有法律底线。
采写:南都记者朱鹏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帆见习记者何进报道:斗门区新年首场大型体育赛事——世荣兆业2019斗门区“贺岁杯”足球赛1日收官。本届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