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闻 香洲新闻 斗门新闻  金湾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斗门新闻  > 正文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品质提升 斗门区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19-02-28 05:32   http://www.kcqsx.com/


美湾曲艺社为市民带来高水平的粤曲表演。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醒狮表演。黄杨河湿地公园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施工。双湖路跨鸡啼门特大桥将在2020年完工通车。滨水观景台、藕丝亭、观河廊架、芦苇荡、红树林……

黄杨河湿地公园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施工,将在黄杨河“一河两岸”十里滨水长廊构建两公里长“斗门情侣路”,计划6月份对外开放。

黄杨河湿地公园是斗门区建设绿色、低碳、滨水、宜居生态新城的生动实践和重要展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斗门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品质提升。

城市管理精细,生态环境优美,交通出行便捷,现代服务充裕,文化医疗惠民……斗门区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乐土。

□采写:本报记者张帆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两公里长“斗门情侣路”6月开放

二月斗门,春意盎然。

井岸镇霞山公园里,两棵禾雀花灿烂盛开,引人入胜。

“前几天下了一场雨,禾雀花就开了,特别好看:花开四瓣,像一只只小麻雀,漂亮极了。”家住周边小区的甘先生表示。

不只是霞山公园如此漂亮,斗门主城区的大街小巷,特别好看的花草树木很多:簕杜鹃、三角梅……

团花锦簇的景点、郁郁葱葱的绿廊、多姿多彩的立面……斗门区已经基本形成“花开四季”的城市绿色景观。

斗门区通过多种举措,全力全面增绿添绿,高标准推进尖峰南、白蕉、白藤“三大组团”的绿化建设,对城市绿道、林荫道、健康步道、禾益围片区、S272等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斗门绿色形象一览无余。

数据统计,去年全区新增乔灌木5.76万棵,地被或片植灌木68.8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77.33万平方米。

“今年6月份,黄杨河湿地公园将正式开放。”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主任黄海华表示。

今年正式开放的还包括几大公园:尖峰山森林公园二期改造工程、禾益城市公园、白藤社区公园以及东堤社区公园。其中,黄杨河湿地公园起于尖峰大桥西,终于圣狮涌水闸处,长约3.7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与西堤路北段绵延相接,构成两公里长美不胜收的“斗门情侣路”,成为黄杨河“一河两岸”十里滨水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斗门区深入推进公园建设已经成为常态,从2014年开始,连续每年建设10个社区公园。今年斗门区“两会”同样将“推动10个社区公园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斗门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推动品质斗门和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美化绿化净化”,积极建设“绿城花城和公园之城”,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取得新成效。

斗门正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绿色、低碳、滨水的宜居生态新城。

构建区内区外便捷交通网络

“12号主墩正在施工,13号主墩已完成施工。”双湖路跨鸡啼门特大桥项目部副经理朱小龙介绍,特大桥跨越鸡啼门水道,是贯通斗门区和金湾区的重要城市主干道,将在2020年完工通车。

大桥,对于地处西部的斗门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1988年1月建成的井岸大桥,将井岸城区与白蕉镇连为一体;1993年11月通车的珠海大桥,助力斗门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架桥筑路,让斗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美丽斗门展现新貌,出行更便捷更舒心。

——贯通井岸主城区的中兴路,沥青罩面、美观耐用。

——去年完成主体改造工程并通车的珠峰大道,令人刮目相看。从此以后,去乾务片区将一马平川,沿途黄杨河氤氲水意、尖峰山绵延绿意,尽收眼底。

——全长9.1千米的白蕉大道迎来升级改造,采用沥青罩面、修建人行天桥、修复桥梁、抬高路缘石,今年年底可交工验收。

——平坦宽敞的湖心路,一路时花不断、绿树摇曳,沿途小区密布、商业汇聚、人气旺盛。

此外,斗门区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在全区建设较为完善的区内交通网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斗门区积极构建区域交通体系,加快推动香海大桥、鹤港高速、上横大桥等市属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互联互通,构建联系珠中江、辐射粤西、沟通粤港澳的一体化交通架构,为实现“宜居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黄杨河畔谋篇布局产城融合

去年10月28日,总投资10亿元的斗门大信新都汇开业,成为仅次于华发商都的珠海第二大商业综合体。其开业以来,每天的客流量超过4万人次。

斗门大信新都汇的开业,见证了都市生活与现代商业综合体密不可分,成为斗门区谋篇布局现代服务业的生动缩影!

今年珠海市“两会”期间,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提出,今后黄杨河“一河两岸”要多谋划引进高端酒店、商业综合体,让斗门宜居宜业宜游。要推进科创中心、市民中心、艺术中心等“三大中心”,市民公园、黄杨河湿地公园、幸福河生态公园、国家农业公园、尖峰山公园“五大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

据介绍,总投资超过20亿元、总用地72346平方米的珠海世荣艾美酒店,目前已经动工;富元希尔顿酒店是已动工开建的珠海富元广场旗下项目,是集总部办公及商务公寓为一体的国际化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额约20亿元。

沿黄杨河逆流而上,尖峰山下,总投资约6亿元的斗门珠峰科创中心在2017年年底开工,预计2020年建成。这座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36777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计划打造成集商务办公、技术交流、文化展示、教育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形象展示区。

按照规划,黄杨河“一河两岸”将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市民文化中心、高品质的商务商贸中心、高品位的生活休闲中心。

十里滨水长廊风景如画,产城融合,魅力尽显!

有所乐有所医有所教共享福祉

西堤公园的显利乐坛、霞山公园的粤韵乐苑,不时可听到粤曲悠扬、锣鼓铿锵,一些群众曲艺社团在此即兴演出。群众驻足欣赏,悠然自得。

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斗门区文化部门组织策划20余项活动,惠及20余万人次,让广大群众在节日期间同样享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斗门区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和民间资源,经过多年的精心谋划和发展,文化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文化味道越来越浓。其中表现最为炫目的,是斗门区的文化节、乡村旅游节、体育节和美食节四大品牌活动。

文化节全年包括十大内容,其中,已经举办15届的民间艺术大巡游、31届青少儿艺术花会节、17届曲艺大赛、12届沙田民歌大赛、7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构建起全方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品牌之一。

乡村旅游节活动贯穿全年,包括“春看花、夏采摘、秋收获、冬精品”四季游,感受特色全域旅游内涵。

体育节内容丰富,可欣赏黄杨河龙舟赛、醒狮表演等传统优秀文化。

美食节让地道、优质的本土口味走进千家万户,本土饮食文化香飘四溢。

在文化繁荣之外,斗门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卫生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全区目前构建起以斗门区侨立中医院为龙头,以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长期以来,斗门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切实抓好教育优质惠民服务,加快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衣食住行之外,有所乐,有所医,有所教,斗门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75平方千米的岭南水乡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新闻推荐

谋篇布局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业

在东北部片区的白蕉镇和南部的乾务镇,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又一触角,即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业正在蓬勃发展。随着港珠澳大...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品质提升 斗门区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