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鸿院士领衔的工作站落地珠海市人民医院。受访者供图
3月4日,由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院士领衔的工作站落地珠海市人民医院。一年前,该院还引入孟安明院士工作站。一家医院拥有两个院士工作站,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空前。
“我们还邀请董家鸿院士担任医院名誉院长,并与清华长庚医院深度合作,共建国际化肝胆疾病治疗中心。”珠海市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表示,当前,珠海正在奋力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这为该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提出了更高要求。“牵手院士共建工作站,发挥行业领军人物的带头作用,是该院对标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采取的重要举措”。
在前期基本实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就医体验、降低就医负担”改革目标的基础上,珠海市人民医院今年将按照抓重点、带全局、补短板、促发展、强弱项、提质量的思路,围绕人才梯队建设、创新平台孵化、优势学科培育和湾区资源融合四大板块,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推动珠海医疗事业实现跨越式新发展,助力建设创新高地,为服务粤港澳三地人民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展示出珠海风采。
人才梯队建设引入高层次人才团队构筑“金字塔”人才梯队
2017年8月,珠海市人民医院特聘专家谢民强教授指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鲁爱武、郭杰峰主任医师组成的团队,成功为一名57岁的女性患者实施了经口径路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填补珠海市在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方面的历史空白。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发挥第一资源的作用,首在聚集人才。近年来,珠海市人民医院围绕“五星珠医、智慧珠医、和谐珠医、人文珠医”的目标,充分利用省市各类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政策,先后引进介入、肿瘤、微创、免疫、基因组学和分子影像等9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这些团队的落地,有力促进了医院学科建设,对接了国际前沿医疗技术。例如省内第一家“3D基因组”实验室平台已投入使用,华南地区较大规模的肝癌临床大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也已基本建立。
珠海市人民医院构筑学科“金字塔”人才梯队,在服务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建设珠海乃至粤西医疗人才高地。医院按照“登峰计划”的要求,在梳理、盘活医院现有各学科人才资源的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精尖专家、学科带头人,从而拔高“塔尖”;制定方案培养医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做大做强“塔中”;建立储备人才库,夯实“塔底”部分。
作为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借助暨南大学人才孵化平台,培育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并选送优秀人才赴国外知名医院、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学习。目前,珠海市人民医院已经拥有一支具备高超的学术和专业水平、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和专业技术方向的医护队伍。
创新平台孵化医教研产一体化发展打造高水平医疗科技创新极
2018年2月,由著名发育生物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孟安明命名的院士工作站落地珠海市人民医院,这也是珠海市卫健系统引进的首个院士工作站。
落地一年来,孟安明院士团队为医院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提供了全方位战略咨询和具体实施指导,助推干细胞临床研究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同时双方还联合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
院士工作站的落地仅是珠海市人民医院注重创新平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市人民医院打造多个创新平台,着力全面促进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些平台为医院建设成为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防治癌症的最好办法是早发现、早治疗,这就需要准确掌握癌症的早期症状。2018年初,珠海市人民医院牵手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共同建设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和影像大数据资源平台,构建远程影像分析与诊断系统框架,目前已有两项成果在珠海“转化”。其中一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像组学预测平台Radiomics结合多模融合成像和临床信息,对肺癌良恶性的预测精度超过80%,达到主任医生诊断水平。该成果的直接转化很好地架构了珠海市人民医院肺小结节多学科协作(MDT)平台,并直接服务于广大患者。另外一项产学研成果,也已转化落地珠海市金湾区国际健康港。
“转化医学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联接。实验室与珠海市人民医院的合作就是实现这个联接。”中科院自动化所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田捷教授说。
此外,珠海市人民医院建立的肿瘤微创诊疗转化医学创新平台作为广东省创建卫生高地31611工程中珠海市唯一落地的转化医学创新平台被重点打造,并已成为全国首批肿瘤微创介入专项能力培训基地。
优势学科培育更多优势正在凸显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
2018年11月,蔡先生因肝恶性肿瘤求诊珠海市人民医院。因其肿瘤已大至约4cm左右,需进行左半肝切除术,切除界限在肝正中裂左侧0.5cm左右。
按照传统方式,蔡先生需要做两次手术,首先由介入医学科进行介入肝血管造影明确肝内瘤灶血运情况,为肝切除范围提供参考,再由普外科进行左半肝切除术,切除后仍需造影看有无肿瘤残余。
实际操作中,珠海市人民医院给出了“一站式杂交手术”方案,即采取跨科室协作方式,由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与普外科专家在杂交手术室内一次完成手术过程。手术后,这项被取名为“左半肝切除术及左肝管内癌栓切开取出术”的案例,成为珠海市有史以来开展的首例“杂交手术”。
两次手术一次完成,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痛苦,其背后折射出先进的医疗水平。陆骊工介绍,珠海市人民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涵盖了肿瘤、心脏、外周血管、脑血管神经等四大介入医学临床诊疗模块,实现了介入医学相关学科资源的高效整合。DSA-CT(滑轨CT+DSA)杂交手术室按照国际设计理念建设,集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于一体,走在华南地区前列。
更多优势学科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近年来,珠海市人民医院开展有包括首例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门静脉高压的TIPS治疗及胆道粒子支架、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下肢动脉复杂性闭塞开通术、心脏冠状动脉慢性病变开通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脑血管急性梗塞介入治疗等十余项技术,有效提升了珠海市疑难病例的救治水平。
医学基础研究是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省市两级医疗高地重点建设项目,由澳门大学和珠海市人民医院联合建设的珠海市精准医学诊疗中心科集“基础科研、临床检测、转化医学、精准诊疗”为一体。该中心还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美国杜克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并配备小动物光学多模融合分子影像设备等硬件设施,在肿瘤个体化免疫治疗、分子影像、干细胞及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
区域融合发展深化珠澳合作服务粤港澳三地人民
精准医疗是传统医疗模式的革新,更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18年9月,由珠海市人民医院主导、澳门大学等国内外多所著名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的珠海市精准医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医学中心已获得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借助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近年来珠海市人民医院强化与港澳知名大学和医院的合作力度,大力引进港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远程医疗协作是引进优质资源的有效载体。2018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作平台在香港成立。同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作平台首个城市基地落地珠海市人民医院。该协作平台采用“互联网+医疗”模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提供互联网线上和线下诊疗、全科及专科结合的医疗健康服务。
作为首个对外发布的城市服务基地,珠海市人民医院已率先上线互联网诊疗、医联体远程会诊、家庭健康管理、嵌入式医疗基地等服务,并以互联网+方式紧密联合粤港澳三地其他医院,为三地医院优势专科、学科专家在珠海匹配对症患者,从而实现为就近居民提供预防、复诊、治疗等一站式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三地医疗合作已深入到细分领域。同在去年,珠海市人民医院联手澳门镜湖医院以及香港部分医疗机构共同签约发起粤港澳大湾区介入医学联盟。该联盟以介入诊疗为核心,联合三地介入医学相关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介入论坛、推动创建介入诊疗联合研究中心等项目,研究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加强人才交流培养、学术研讨合作和相关新技术研发,推动三地介入诊疗规范化发展。
“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陆骊工表示,作为珠海医疗卫生行业的引领者,珠海市人民医院将加大力度密切与港澳的医疗卫生合作,构建起横跨珠港澳三地医、教、研、产创新平台,协力推动粤港澳医学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
撰文:冉小平黄鹤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熊伟健报道:记者昨日从团市委获悉,2019寻找“珠海好青年”主题活动现已正式启动,主办方将面向全市寻找、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