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发表演讲
“2019(横琴)经济发展与创新大会暨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3月25日,“2019(横琴)经济发展与创新大会暨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对话世界 逐梦未来——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教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等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围绕在新经济周期下,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和开放式讨论,为中国企业家们提供多维度的观察视角。
会议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发表了题为《金融如何在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中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当传统增长动力逐渐减弱,宏观政策在试图降低增长对“基础设施+房地产”模式的依赖时,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开始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是以科技、消费、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目前新经济的比重快速上升,不少产业度过初创期,迎来成长期。他认为,新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轻资本的新经济正在加速替代重资本的旧经济,短期内,行业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呈现“上下游分化”和“新旧产业分化”的现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以《中美货币政策的趋同》为主题,他从2018年中国以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入手,分析了中美货币政策的不同。他表示,中美两国货币趋同的态势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这种政策的趋同对于中国的经济是有利的,对于市场金融风险的减缓也有更多的好处。“未来汇率变化会受很多影响,我个人觉得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稳健偏松,在新的货币政策趋同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升值、然后一段时间贬值的可能性较大。”
在《如何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的主题演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总结了创新的基本规则:第一,创新首先是一个文化现象,不是一个技术和经济现象;第二,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是一切创新和创造的根源;第三,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是激励创新和创造的内在和根源机制。他认为,创新生态体系的核心要素就是多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科研体系。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保罗·罗默教授发表了题为《On the Possibility of Progress》的演讲。他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当知识被作为要素投入生产时,会产生正外部性,并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从而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他也在演讲中总结道:“如果民众、企业和政府协力消除由于萧条和敌对引起的悲观情绪,培养起真正促进人类进步的包容性,并抱有自我否定的开放心态去适应改变,取长补短,必定能实现进步发展。”
(文/图 何叶舟 钱瑜)
制图:温亮
新闻推荐
横穿马路推倒护栏 “网红”男子自首珠海交警部门曾用人脸识别系统锁定男子的活动范围
珠海交警部门曾用人脸识别系统锁定男子的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