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紧紧抓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珠海斗门美丽蝶变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3-29 07:13   http://www.kcqsx.com/


斗门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路径,串联起散落在乡村各个角落的文化遗珠。图为斗门水上婚嫁。

斗门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层设施短板,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图为经过整治后的莲江村。

经过新一轮的人居环境整治,南门村已打造成“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在党建引领下,虾山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村民收入成倍增长。

珠海斗门,珠江门户第一峰黄杨山下,南门村刚刚经历一场“全景式”的美丽蝶变。

自去年10月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以来,南门村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过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外立面整治等一系列工作,这个拥有6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南门村有11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规划得整齐,又各具特色。”南门村党支部书记赵悦崇表示,如今,经过新一轮的人居环境整治,南门村已打造成“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觉得此前整治行动中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南门古村的“复苏”,折射出的正是珠海斗门人对美丽乡村的热切期盼。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珠海市斗门区紧紧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破口”、产业兴旺“牛鼻子”、基层组织建设“压舱石”,广大干部群众辛勤耕耘,以多种方式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渠道,一幅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振兴宏图正在渐次展开。

按照计划,未来,斗门将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主人“三主”作用,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利用3至5年时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

生态宜居

聚力创造全域秀美新格局

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依五指山脚蜿蜒而建,村口繁茂的古榕见证了这个百年村落的村居环境变化:以往充满泥土气息的乡间小路,如今已全部硬底化;从前满天乱晃的电线也整齐地进行了“三线下地”;统一的民居外立面,让古村更显干净整洁。

“通过政府补贴、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的模式,按风格统一原则,改造农村住房外立面。”斗门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塑造农村的特色风貌,区里出台了《斗门区乡村建筑风貌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并制定《斗门区乡村建筑风貌建设指引》(下简称《指引》),充分挖掘、提炼斗门特色乡村建筑风貌元素,引导全区民居建设设计、合理控制建筑风貌。

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离不开实打实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莲江村的美丽蝶变,折射出生机盎然的斗门乡村新画卷。

2018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珠海市斗门区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高起点,再谋新篇章。

通过进一步强化作为珠海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意识,斗门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以全面开展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层设施短板、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并推出“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十大重点行动,向“打造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样板”的目标稳步迈进。

通过出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1+N”系列政策文件,制定加强精细管理系列标准,推进“三化三城”(美化、绿化、净化,花城、绿城、公园之城)建设,斗门形成一整套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操作标准,以绣花般的精神抓好村容村貌提升,扎牢政策保障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斗门以“十村示范、百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着眼“示范区、示范镇、示范村”建设,逐渐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局面,目前已打造各级各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9个,以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区3个,富有乡土气息、岭南味道的新农村在斗门落地开花。

坚持全域规划思维,斗门高标准完成88个村居规划编制,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居规划全覆盖。同时,推进全域整治,以“沿城、沿路、沿水、沿景”等“四沿”为重点,不断深化整治内容,从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扩展到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整治、农房改造,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推进城市级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管护标准向农村延伸形成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格局。

如今,“美”已然成为斗门乡村嬗变的关键词。星星点点的美丽乡村,正聚力创造全域秀美的新格局。

产业兴旺

“美丽生态”变身“美丽经济”

位于斗门北部的莲洲镇光明村,土地肥沃,河网交错,淡水资源充足,因处于水源涵养保护区,长期以来没有发展工业,经济发展滞后。不让发展工业的政策初衷,正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

如何将保留下来的“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度令光明村感到迷茫。

近年来,在斗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设中,光明村确定了16个基础设施和村容环境整治项目,包括合作社、污水处理、河涌整治等,村落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巩固了生态宜居的绿色发展优势,也为光明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产业选择方向。

凭借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珠海朗涛公司选中了光明村,在这里将几十栋闲置20多年的民宅变身为高端休闲民宿,打造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特色项目——停云小镇。村民则从中获得租金、分红等收益,并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主体。

与光明村一样,这些资源禀赋优越的村庄,结合历史人文底蕴、民俗习惯及特色美食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良性循环:村容村貌得以提升,加上秀丽的田园风光,游客纷至沓来。

数据统计显示,2016至2018年,斗门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每年均以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2018年,斗门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已达8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亿元。

令人惊喜的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生态美丽宜居的新乡村,正一步步转化为吸引新要素、新产品、新业态落地开花的“绿色磁场”,进而凝聚为产业兴旺发展的“生态驱动力”,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希望的田野。

近年来,中国云谷斗门农业电商孵化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斗门区级服务中心相继入驻斗门农村电子商务园,为斗门乡村振兴注入“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崭新活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斗门农村电商园开园至今,已有28家企业入驻云谷电商孵化园,5家创客团队进驻园区众创空间。凭借良好的发展态势,斗门农村电商园获得了科技部第一批“星创天地”和农业部“双创基地”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十亿人、珠海渔都等一批电商企业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支高水平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头羊”,正在大力促进斗门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和农民创业就业。

如今,在斗门大地,社会资本下乡犹如春风拂过,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管理理念等,乡村产业的形态和质量正在重塑,肥沃的农村土地正在开出新芽。

乡风文明

村民成为文化振兴的“主角”

在斗门乡村,岭南文脉树大根深,除了有形的古村落外,还保存着大量无形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国家级非遗“水上婚嫁”的活化利用,还是被列入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莲洲禾虫”,乡村文化都是最持续的精神动力来源。

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就要努力传承文化基因、保留优秀文化形态、珍惜文化资源、守正文化根脉。近年来,以“水上婚嫁”为代表,斗门广阔大地上的乡村文化和遗产正逐渐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

在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的实践中,斗门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路径,串联起散落在乡村各个角落的文化遗珠,赋予新的内涵,真正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提振斗门人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全面塑造淳朴文明乡风的进程中,斗门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选取了14个村居作为试点,重点开展农村社区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农村文明创建进一步提质扩面。

同时,斗门把推动和加强公共服务作为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着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成125个“5+2”标准化村居文化中心,不断扩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辐射能力,大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工作。

让村民“唱主角”,鼓励他们参与到文明乡风的恢复与培育之中,才能真正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当人们追逐文明风俗,陈规陋习就会逐渐没了市场。在南门村和夏村,村委会利用农村闲置空墙,结合自身村居特色,绘制了主题鲜明、形象生动的“文化墙”,使村民和各地游客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在寓教于乐中传播文明。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区、镇、村居市民艺术中心体系进一步完善,“十里文化圈”成形;文明新风融入到乡规民约,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心、祠堂,融入到地方戏曲、民俗节庆、广场文化之中;夏村建立村史馆,南门村开办菉猗堂国学馆,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文明新风得到多方位的体现。

治理有效

实施村两委干部“选聘分离”

走进斗门白蕉镇虾山村,傍村而过的河流清澈透明,笔直宽敞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行走其中,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景象在眼前铺开。

然而,时间拨回到4年前,虾山村却是当地有名的问题突出村,由于村集体土地承包款拖欠、财务管理混乱、鱼塘发包不出去等,该村发展曾一度受到影响。

后来,农村致富能人杨云峰,成为新一届虾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他带领下的村“两委”班子直面矛盾,解决问题:一方面严格落实公开制度,收回土地承包款,规范鱼塘发包制度,合理分配农田;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开展“大走访”活动,把群众上访变为干部党员走访,不断拉近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提升村“两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党建引领下,虾山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村民收入成倍增长,让虾山村党支部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与虾山村一样,党建引领是斗门乡村治理有效的“密码”。通过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斗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打出一套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的组合拳,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创新党建引领机制成为重要一招。斗门在全区铺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党组织“头雁”工程,从农村返乡大学生等优秀党员中选拔村“两委”干部储备人选,同时重拳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撤换不合格的村书记。

2018年,斗门推出一系列农村党建改革实践工程,重点推进实施村两委干部“选聘分离”管理重大改革,采取公开竞聘方式,将村“两委”成员选举与担任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岗位进行分离,彻底扭转以往只要过了“选举关”,村干部就可高枕无忧的状况。

如今,通过整合基层各类党群阵地资源,在斗门127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斗门打通服务保障、沟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舞台。在服务中心,村民群众不仅可以办理社保、计生、报建等事项,还能涵盖工青妇群团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综合治理、公安警务室等职能,实现党的工作与群众需求的对接,成为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温暖的优质载体。夯实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是给乡村治理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凝聚乡村振兴的人气。

2018年,斗门率先在珠海全市实行村干部工资财政兜底解决,并实施《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集聚若干措施》,储备170名本土有志青年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打造乡村振兴的“先锋雁阵”,成为乡村善治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生活富裕

让美丽乡村盛得下乡愁

近年,依靠前期的村容整治,莲洲镇莲江村成功引进生态旅游开发公司,通过村企合作,共同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和养生居住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项目——十里莲江,尝试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独特发展道路。

十里莲江项目的进驻,在村集体用地和村民宅基地上,建起茅屋式的别墅,将村民旧居改建为小庭院,接待喜欢慢生活的游客,并发展起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生态旅游农业。

经过多年发展,“十里莲江”景区不仅成为了备受欢迎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也让村民能在家门口工作,实现增收。

“一起工作的村民有几十人,一般从事餐饮和保洁方面的服务工作。”作为村里“十里莲江”项目的工作人员,邓昔恩和工友们在春节期间接待了8万人次游客。“家门口就能工作,我很满意。”莲江村村民邓昔恩高兴地说,自己60多岁了,一个月还有3000元工资。

莲江村的动人变化,得益于斗门乡村在农村综合改革领域的系列创新举措:将城市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补足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更多的农村。

聚焦“生活富裕”这一目标,斗门以“以城带乡、城乡共融、城乡共美”的城乡一体化农村改革新机制为引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

如今,通过出台斗门“黄杨英才计划”系列政策,实施全省首个针对乡村人才振兴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改善乡村创业创新环境,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人气也旺起来了。

因为政策给力,农民努力,社会各界出力,让农民生活富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土地、钱、人”的要素不断聚集,广袤的斗门大地焕发新活力,美丽乡村盛得下乡愁、拢得住人心,生活富裕水到渠成。

斗门乡村振兴印记

●国家生态区

●中国海鲈之乡

●中国禾虫之乡

●中国曲艺之乡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名单

●斗门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

●岭南大地生态度假区获评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南门村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莲江村入选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示范名单

●石龙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撰文:林郁鸿摄影:关铭荣编辑统筹:李杰伦

新闻推荐

斗门区红十字会开辟“绿色通道”8旬老人获免费治疗重见光明

实施免费治疗后,8旬孤寡老人重见光明。南都记者袁平峰摄南都讯记者袁平峰“重见光明”对于家住珠海市斗门镇新乡村身患白...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紧紧抓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珠海斗门美丽蝶变)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