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具□本报记者耿晓筠
“幸时有酒共酩酊,不尔一啜先春茶。”眼下,正是赏花、郊游、品春茶的大好时光。不过,好茶要有好器配。俗话说,水是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虽有好茶,没有好茶器与之搭配,好茶也会失色不少。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器则是重要的茶文化载体。随着茶文化的传承发展,茶器也成为人们收藏的热门。
据珠海泰锋文博古玩城专家介绍,古人喝茶非常讲究茶器,常言道“春宜牛眼杯,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杯”。追溯茶器历史,西汉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茶尽具”的记载。到唐代,饮茶盛行,烹饮方法和饮茶器具也很有讲究。陆羽在《茶经》中总结了前人煮茶饮茶的器具,开列24种专门饮茶器具,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最为完整的记录。据了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已有饮茶之风。唐代茶业昌盛,“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时期开始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闹市中生意兴隆的茶馆,市井百姓喝茶、斗茶,好不热闹。宋代茶具最具特色的是“盏”,它是一种小型的碗,敞口、斜身、圆足,有黑釉、白釉、青釉等,器种繁多。随着紫砂茶具的崛起勃兴,茶壶与茶盏从材料上发生了转变,更加追求雅趣。
茶器以小、精、雅的形态气质成为古代文人雅士手中的把玩之物。明人冯可宾的《岕茶笺》中曾描述明人把玩茶壶的情景:“茶壶,窑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才得其趣。”收藏茶器有何讲究?专家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家藏古董,基本上是藏而不用,仅做观赏、保值。但茶器则不同,它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可以在使用中保值、升值。因此,在选择茶器时首先要观“形”,观察茶具的基本做工。茶器形态上点、线、面的过渡转折是否自然顺畅,如紫砂壶的壶钮、壶口、壶肩、壶腹、壶底、壶流及壶把等处都要仔细观察,涉及细节处,可对其钮座、盖面、流口、流基、过渡、把基、把内圈等形体构造进行把关。其次要看“意”,茶器表面的雕工、书画,可大大提升茶器的审美程度。精致的雕刻纹路及书画描绘,是熟练的手工艺人赋予茶器本身最基本的观赏要素,如果茶器的制作出自名家之手,蕴含艺术家的个人创作理念及精神,则可使茶器富有文化内涵。专家提醒,在投资茶具时不要盲目收藏,应多学多看,掌握鉴赏和收藏的一些技巧。
新闻推荐
珠海保税区、连屏社区联合开展百姓宣讲活动 “园区+社区”模式促党员群众心连心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戴丹梅报道:4月2日上午,珠海保税区、连屏社区在新家园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