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梅尔
甜品师和甜品本身,已被赋予了太多的浪漫色彩。法式甜品,更融合了这个国家的特质,将浪漫的感觉发挥到极致。
法国有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甜食,它们有的来自于祖传秘方、有的诞生于意外、有的起源于宗教、有的则受惠于外族文化。它们的配方,被法国人一代一代地传承,正是一种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才使得法国的饮食文化能在世界上闪耀。那么,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经典法式甜品呢?
马卡龙
提到法式甜品,近几年最“网红”的莫过于马卡龙。
马卡龙是法国西边维埃纳省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它有法式做法和意式做法,因为最早的马卡龙其实是由意大利引进而来,在法国发扬光大。据说,16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的贵族凯瑟琳美第奇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时,患了思乡病,于是糕点师傅做出马卡龙来博取她的欢心。
在法国,不会做马卡龙的就不能称为真正的甜点大师。二十世纪初期,巴黎的烘焙师Ladurée发明一种方法来呈现马卡龙,就是利用三明治夹法将甜美的稠膏状馅料夹于传统的两个盖子层,成为新的小圆饼,更由于香料和色素的使用、湿度控制,使得马卡龙性质改良。马卡龙因此更快更好地流行开来。
相较于更早之前的小圆饼的甜、干、易碎的特性,新的圆饼具备外壳酥脆的口感,内部却湿润、柔软而略带黏性。对于重口味的法国人来说,正宗的马卡龙是比较甜的,但对于中国人而言,大多喜好微甜的,这也是马卡龙在中国的制作上的改良。
欧培拉
和提拉米苏不同,欧培拉是一款有相当历史的法式蛋糕,它的食谱出现在20世纪,但在这之前的古老年代便可寻见它的踪迹。这种夹着坚果、酒味、糖液的多层蛋糕最初起源于中东,罗马人将它学会并于征战欧洲时将它带到欧洲。虽然如此,现在的欧培拉却是产生在许久之后,因为巧克力和咖啡虽然在16-17世纪就已传到欧洲,但将他们结合并用到食谱上却是在19世纪。
近代版的起源说法亦有不同版本。很多人认为是一位名叫Louis Clichy的法国人发明了它,而这款蛋糕最初也叫Clichy Cake。在1903年的巴黎烹饪博览会上,它的创作者将自己的名字大大方方地写到蛋糕的表面——Clichy,这也是近代欧培拉第一次面世。随后,Clichy 蛋糕成了一款热销的签字蛋糕,在Clichy自营的蛋糕店里很是热门。
然而不巧的是,另一家糕点店Dalloyau也销售着一款极为类似的超人气杏仁巧克力咖啡奶油蛋糕,名为L
Opéra。它的造型灵感来自法国歌剧院——方方正正的形状,表面薄薄的黑色巧克力,像极了歌剧院里的大舞台,而蛋糕表面也会缀上一片金箔,象征着富丽堂皇的歌剧院。
千层酥
千层酥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法式甜品,它由三层啡色千层酥皮夹上两层奶油酱组合而成,上面可以撒上糖粉作为装饰,也可以搭配上果酱或者一些酸味水果一同食用。
千层酥的法语名字是mille feuilles,意指其有“一千层酥皮”。千层酥派皮的制作比较复杂,在粉类中加入油脂,制造出松脆且易溶于口的饼皮状态,再经由三次折叠、擀压、折叠、冷藏和烘烤等过程制作出来,实际可有近千层酥皮。甚至还有一些糕点师傅制作更加多层的千层酥皮,可达将近两千层,皮薄如纸,入口即化。
在北欧及许多说英语的国家,千层酥还被称为拿破仑蛋糕,这可能得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它因巴洛克式甜点而闻名),也可能得名于勇敢无畏的法国皇帝和独裁者——拿破仑·波拿巴。
红丝绒
笔者在珠海吃到最好吃的红丝绒蛋糕,是来自于Kabay的出品,甜度和松软度都刚刚好,每一口都能感觉到法式甜品的浪漫。
红丝绒蛋糕饼胚的密度非常低,疏松的口感一如天鹅绒一般丝滑细腻,加之红色的外观,因此被称之为红丝绒蛋糕。如果将色彩靓丽,小巧可爱的马卡龙比喻为活泼开朗的青春少女。那么红丝绒就是优雅成熟的女王大人,让人一见倾心,毫无抵抗地沉醉在她的高贵华丽中,迷失在她那细腻丝滑的口感。
二战时期诞生的红丝绒,仿佛战场上的女王,身披红色斗篷,征服世人。红丝绒的起源历史众说纷纭,更为她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就是,在上世纪20年代时,由位于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推出。相传是因为一位顾客在这里用餐之后,没钱支付,于是他用一张甜品食谱抵账,而这张食谱描述的正是红丝绒蛋糕。另一个起源传说,同样发生在华尔道夫酒店,一位女客人,她初尝红丝绒,便迷恋上了。离开后仍念念不忘,于是向酒店索要蛋糕师的名字以及蛋糕配方,酒店满足了她的要求。之后,她收到了一份天价账单,原来酒店并不是无偿告知蛋糕配方。这位女客人一怒之下,向全社会公布了红丝绒蛋糕的配方,红丝绒蛋糕从此闻名全世界。
新闻推荐
近日,横琴新区禁毒办组织志愿者前往公交站,为旅客讲解新型毒品的危害。向患者普及禁毒知识近日,横琴新区禁毒办组织志愿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