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董谦君)4月8日,被列入《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惯称为珠海“西水东调”二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难点和最关键控制性节点工程,长达2329米,被誉为“亚洲第一顶”的超长顶管成功穿越磨刀门水道,宣告正式贯通,较原计划提前了4个月。
据介绍,该管道工程是解决珠海西水东调能力不足、单管输水风险较高等问题,提高珠澳咸期供水保障能力的重要供水基础设施,被列入《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工程总投资8.5亿元,由粤澳双方共同出资,并于2017年启动“西水东调”二期工程建设。
“西水东调”二期工程包括新建竹银水库至平岗泵站输水隧道1.8公里、铺设平岗泵站至广昌泵站管道约21公里、新建广昌泵站一座。其中,磨刀门水道超长顶管工程系平岗泵站至广昌泵站管道的控制性工程,因一次性顶管管径为2.4米、长达2329米,被誉为“亚洲第一顶管”,并于2018年11月19日正式开顶。
据介绍,超长距离顶管施工难度大,需解决顶管机正面泥水平衡及走向控制、供电保障、通风保障、触变泥浆减阻等一系列问题。施工单位自主开发PLC自动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控制所有顶管设备,而且对工具机及管内所有设备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显示、保存,并对设备故障报警。相较2006年“西水东调”一期工程过磨刀门水道顶管施工分两段分步顶进的方式,西水东调二期采用的一次性顶进不仅可节约造价1000多万元,还比原计划工期缩短了4个月。
事实上,珠海自1959年启动对澳门供水工作以来,日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逐年提升,尤其是2006年启动珠海“西水东调”一期工程以后,2008年珠海对澳供水管道达到3条,日对澳供应原水能力达50万立方米,承担了澳门96%的原水使用量。
西水东调二期工程计划在2020年咸期前投入使用。届时,珠海咸期供水量可从最高100万立方米/天提高到200万立方米/天,原水输送管道由单管变为双管,且可互为备用,南北库群可实现同时补库,且北部库群可实现直接补库,通过供水系统的统一调度,相互搭配运行,珠澳供水保障能力将有效加强。
新闻推荐
来市图书馆 体会阅读之美 “图书馆杯主题海报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将展至下旬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熊伟健)4月8日,全国首届“图书馆杯主题海报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在市图书馆展出,展览展出了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