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珠海之约”中外嘉宾招待会上,外宾代表戈尔蒂肖夫先生致辞。钱文攀摄
4月14至15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举办,本届大会首设“珠海分会场”,届时将全方位展示珠海经济与科创发展规划、引才引智成果及政策等内容。
拥抱全球创新资源,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是珠海大力推进人才与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英才计划”发布及相应配套政策落地,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等创新资源提供强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城市对人才吸引力。
近两年来,珠海人才引进成效凸显。截至目前,珠海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50万,拥有国家、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数量超过200名,位居省内地级市前列。
国际高端盛会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去年底,拥有10年技术研发经验的何国涛带着他的语音识别引擎项目来到珠海横琴新区,在这里开始“中国芯”的产业进阶之路。何国涛与珠海结缘,源于横琴新区面向全球举办的首届科技创业大赛,他带来的“普强AI汽车芯脑”项目获得大赛第一名。
人才走进珠海,需要精准对接平台。近两年来,珠海市区两级齐发力,博士博士后洽谈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高端活动接连不断,为吸引高端人才和科技项目搭建“桥梁”,成为珠海引才的一张名片。
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表示,“珠海要建设人才发展优质生态圈,为青年人才量身定造最优环境,形成人才集聚、活力迸发的"强磁场"”。
今年,珠海主动对接国际高端平台,在大会首设“珠海分会场”,全方位展示珠海市的经济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及项目、引智成果、人才政策等内容,为高端人才交流提供新平台。
大会期间,“珠海之约”中外嘉宾招待会、海归博士创新项目路演会、实地考察珠海投资环境等活动将在深圳和珠海两地轮番上阵,促进更多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让全球人才感受珠海城市魅力。珠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国际化、高端化的平台,让更多高端人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珠海的政策优势和产业环境,让更多高端人才选择来到珠海。”
“珠海"走出来"揽才不仅为当地企业引才带来机会,更是一次很好的城市推介。”珠海港控股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张爱华表示,“仅半天时间,我们就收到了百余份简历,揽才效果很理想。”
门户枢纽建设
使人才吸虹效应凸显
珠海本土名企丽珠试剂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智静明显感觉到,近两年珠海招人变得容易了。“我们所在的生物医药行业专业性强,人才选择面相对较窄。以前只能前往广深等地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
从近两年的招聘情况来看,于智静认为“珠海在承接超大城市的外溢人才极具优势”。一方面,珠海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作为全国唯一与港澳地区同时路桥相连的珠海,未来城市的发展潜力也成为吸引众多人才的重要因素。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研究所所长张光南认为,珠海有港珠澳大桥这样一座世纪工程作支撑,随着未来相关配套的不断完善,将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和聚合力。
新机遇迎来新挑战。在粤港澳三地人才要素流动日趋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引才留才考验城市顶层制度设计的智慧。
去年4月,“珠海英才计划”出台备受瞩目。加码各类人才奖励力度、推出人才共有产权房制度、放宽人才评价给市场主体……一系列重磅举措展现出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创新性的做法,广聚天下英才。
随后,20余项人才新政配套实施细则相继落地,为各类来珠人才吃下“定心丸”。前不久,关于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支持配套办法发布并实施,该项政策对全日制博士及博士后的津贴力度,让于智静兴奋不已。“来珠创新创业的博士,可获得25万生活补贴,这项政策让我留住了公司一大批高端人才。”她说。
市级人才政策发力,区级坚持推进创新。近年来,珠海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不断推进人才引育制度突破,提升人才“虹吸力”。以毗邻港澳的横琴新区为例,该区持续推进港澳人才个税补贴、特殊人才奖励等,推动珠澳人才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16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仅787家,近两年年平均增长速度逾60%,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珠海打造创新高地的主力军阵容日益壮大。
产业聚则人才旺,近两年来,珠海人才引进成效凸显,引才数量达到4.5万名左右。据统计,去年珠海市引进人才进入全市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
壮大新兴产业
带动人才高地崛起
“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天琴计划”、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近年来,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先后在珠海涌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版图中,“珠海位置”越发清晰。
张光南认为,“一个城市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最重要是要靠产业驱动。”近年来,新兴产业聚集所形成的“磁场”,推动珠海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初见成效: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龙头产业推动下,珠海正积极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2018年,珠海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203.65亿元,同比增长7.2%;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52.48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94.71亿元,同比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4.9%。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人才“蓄水池”,创新人才聚集又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珠海吸引超8000名留学人员在珠海创新创业发展,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0%以上,创办留学人员企业超过450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
“这些人才创业领域分布与珠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高度吻合。”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批如同云洲智能、四维时代等创业团队,迅速成长为全国行业领军企业,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中发挥创新实力。
高端人才和全球技术的集聚,迅速提升了珠海的创新环境。2018年,珠海新增工程中心55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2家、省级17家,增量实现突破发展;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发展中的珠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珠海一定能为海内外英才提供施展才能、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珠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青川说。
为打造更灵活、开放的人才流通环境,今年,珠海市人社局部署全市人社系统重要工作时提出,珠海要从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人才评价结果粤港澳互认或单边认可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珠海市人社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样本
高端人才王慧:
悉尼大学老师“转战”丽珠集团
周末的金湾区联港工业区,跟工作日相比少了几分喧嚣,可在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集团”)的研发大楼里,依然有不少海内外研发人员忙碌的身影。王慧也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30岁的王慧回想起去年走进丽珠集团的一幕,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2016年,王慧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便一直在悉尼大学任教。海外生活的安稳,让她从未有过回国工作的想法。然而,2018年暑假回国时,因为在机场刷到一则朋友圈,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那是关于"海内外青年博士、博士后珠海创新创业洽谈会"的活动信息,其中有一站是参观丽珠集团,当时只想着去看看这个知名企业,我就报名了。”王慧说。没想到,丽珠集团的企业理念与她一拍即合。珠海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对人才的扶持力度,也深深地吸引了她。2018年9月,王慧毅然加入丽珠集团,成为集团旗下丽珠微球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科研人员。
如今,王慧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5人团队,开展关于吸入剂方向的课题研究。不到一年时间,王慧已经发表过两篇SCI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还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这里的工作氛围很好,我们的团队又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王慧说,目前她已向有关部门申请了珠海市高层次三类人才的认定。对于珠海这座城市,王慧十分看好。“打算等认定结果出来后,把家人接到珠海,然后在珠海买房安家。”
对于珠海创新创业的氛围,王慧评价,珠海对人才的奖励力度非常大,配套政策扶持也正在逐步完善,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才安心地在这里就业创业,“在越来越开放的城市环境下,珠海将更好地链接全球资源,为我和我的团队搭建一个追梦平台。”她说。
撰文:黄鹤林何丽苑
新闻推荐
珠海市加强重点度汛工程安全检查 增强对极端天气认识 确保安全度汛
本报讯记者陈翩翩报道:近期强对流、强降雨天气频发。为加强对暴雨灾害的安全防范,排查水务防汛安全隐患,12日,市水务局牵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