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金湾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事业社会民生全面进步。图为快速发展中的金湾航空新城。
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提升效率,改变状况。记者近日从金湾区获悉,该区今年将再推60项改革任务,由点及面扩大改革总体效应,并将制定印发《金湾区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细化工作要求,确保改革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果。
事实上,过去几年,金湾区上下紧扣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的“实举措、硬措施、真落实”全面推动改革,各项改革举措亮点纷呈。据统计,过去5年,金湾区共推出逾百项改革举措,由浅到深、由重点领域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事业社会民生的全面进步。
按计划,进入2019年,金湾区改革持续走向深入,对年度改革工作进行整体安排和部署,营造齐心抓落实、共同改革攻坚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水平再上新台阶。
南方日报记者董谦君王韶江
1改善民生
新红旗水质净化厂明年5月投用
红旗镇小林片区内,全长约1.1公里的排洪河道三顷河贯穿而过。然而,与“小桥流水”清雅的想象不同,该河道两岸沿线均为居民楼,长期以来生活污水大多直排到三顷河,河道沿线脏、乱、臭情况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及河道水质环境。
“两岸出租屋密集,人口众多,本来不宽敞的河面变成了"暗流",情况不容乐观。”金湾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整治之初,部分河段甚至完全被两岸建筑物以及岸边杂物所遮挡,几乎难以发现有河道的存在。
为提升辖区河道行洪能力、河道水质环境及河岸整体环境。2017年以来,金湾区已全面建立河长制,形成健全的河湖治理和保护工作机制。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水陆共治”的良好工作格局。
此外,金湾区还加快了对原有污水管网的排查、修复,并同步提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和垃圾收运基础设施能力。总投资1.5亿元的三灶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已在2018年4月底建成投入运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红旗水质净化厂新建工程总投资6亿元,已于2018年8月进场进行软基处理,计划于2020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届时红旗片区的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10万吨。
事实上,水体的治理与保护只是金湾区推进民生改革的一个横截面。以更实举措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是改革的应有之义。
为打破事业单位职称定级单一标准、实现薪酬制度“去编制化”,金湾区探索建立了公立医院机构薪酬制度,根据变岗变薪原则,晋升增薪、降级减薪;为推进教育水平提高,金湾区引进省内优质资源,成立广东实验中学珠海金湾学校(金湾一中),是省内第一所省属高中和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市属公办高中。
在更微小的切入点上,金湾区同样在付出努力。
为了丰富残疾人体育文化生活,使残疾人能够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今年1月,金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暨残障人士俱乐部正式揭牌;近年来金湾区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在旅游景点、居民聚集区和市政道路两侧,新建或改建了一批公厕,今年公厕数量将超过100座。
正是得益于金湾区把社会治理推入了精准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的轨道,金湾区社会治理构建了多元共治的生态圈,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了“从零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发展,初步走出一条多元社会主体探索协同共治之路,并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
2服务产业
上线国内首个营商环境分析系统
“制造业立区”是金湾特点之一。近年来,金湾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土地、人才、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金湾区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土地是吸收投资、承载项目的重要支撑。”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有效解决“谋发展”与“用地难”矛盾,提高金湾区工业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让“寸土”产出“寸金”,去年8月,金湾区出台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通过整合国土、税务、供电等部门数据,构建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具体而言,评价体系以土地作为第一位资源,以单位用地产出为主要指标,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按权重合成并考查企业综合素质的方式,评估企业产出效益。评估体系将工业企业分成A、B、C、D四类,据此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支持优质企业继续做强做大,并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土地的盘活利用、效率提升。
与此同时,为促进实体经济向好发展,构建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的体制机制。金湾区印发实施《金湾优质产品推荐目录管理办法(试行)》,将驰名商标企业、主导国家标准修订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等八大类荣誉纳入入选标准,同时将质量、安全生产、环保、卫生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排除项目,形成优质产品推荐目录。
根据今年2月正式对外公布的第一批名单,共有98家企业341个产品被列入其中。按照管理办法,将对首次入选的产品每个给予3万元奖励。
至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打造产业高地?金湾区将目光放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上,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破解企业服务难点痛点。
去年3月,金湾区上线了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营商环境分析系统,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内实际,构建“10+2”营商环境评价模型,以实时数据全量分析、样本数据阶段分析、政策法规信息评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金湾营商环境。这套基于大数据下的营商环境量化评价,将使金湾区政府的服务更精准更有效率,为金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此外,为解决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金湾区还专门出台了《金湾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助保贷)管理办法(试行)》。由政府每年设立5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作为融资贷款的增信手段,小微企业贷款时可以申请风险补偿金,解决融资难问题。
3走向纵深
由点及面扩大改革总体效应
把时间线放长来看,近年来,金湾的改革呈现出举措越来越丰富,涵盖面越来越广的特点。从以点带面到整体推进,改革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走向深入。
据介绍,2014年,金湾区推出具有金湾特色的改革举措8项,2015年推出11项,2016年推出13项,2017年推出18项,而到了2018年,则推出了51项。5年来,共推出101项改革举措,改革内容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等11个领域。
为了突出重点改革内容,金湾区专门部署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专项改革和公立医院机构薪酬制度专项改革等3项省级改革任务,力争在全省率先形成突破,走在前列。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方面,金湾区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补足发展短板。2018年累计完成政府投资74.22亿元,同比增长91.2%。计划完成率达143.2%,同比增长27%。
“放管服”改革向着纵深推进。目前,金湾区已印发《金湾区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十统一”标准化梳理工作方案》,完善事项名称和基本编码等要素,整理网上办理流程图及说明,进一步提升事项实施目录清单编制质量。
2019年,全区还将继续推出60项改革举措。金湾区提出,在改革领域,将继续积极谋划,及时部署,对标对表安排部署改革任务,计划制定印发《金湾区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要求各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及单位“一把手”要亲自研究谋划、亲自安排部署,确保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果,营造齐心抓落实、共同改革攻坚的良好氛围。
精准发力,集中攻坚是金湾区对接下来改革工作的重要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要求金湾区把精力集中在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上,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兑现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对标找差距补短板,对标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细化措施。”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强化统筹谋划、督导评估和推广运用,改革举措将得到更广的应用,覆盖更多领域。
按照计划,金湾区将成立金湾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调整全面深化改革11个专项小组,进一步完善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工作机构。通过修订《金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运作流程》,形成各专项改革小组向区委定期报告本领域改革情况机制,确保改革工作高效运转和提高改革能力水平。
“同时,对改革成效进行总结、评估、提升,形成情况报告,对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强复制推广,强化成果运用,由点及面扩大改革总体效应,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水平再上新台阶。”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罗汉章)喜欢踢足球的三灶市民注意了,由金湾区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2019年三灶镇5人足球赛”将于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