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市区主干道及部分次干道更新投用蓝灰双连桶垃圾箱后,垃圾容器分类指向功能初显。近日,“红蓝黑绿”四色新型分类垃圾桶在金湾社区、新平花园小区、金旭园小区和两阳中学试点亮相,更投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实行关注公众号攒积分兑好礼的惠民措施,引起市民关注。从过去简单一大袋投掷垃圾,到现在精准分类安放垃圾的变化,垃圾容器更加科学精细化,这足见政府部门推行垃圾分类的决心,倡导市民乐享文明绿色生活。笔者看来,未来可期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生活新时尚。
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在阳江市先行试点推广垃圾分类,意义深远。宏观层面看,垃圾分类自上而下是一项全民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阳江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海滨城市;微观层面看,当前阳江市正处在创文巩卫期,垃圾不乱丢,养成分类好习惯,是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自觉,与骑行共享单车一样,应成为一种社会新时尚。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显示,超过九成受访公众都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只有约三成公众认为自己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不错。破解分类难题,加强科学管理起决定性作用。强化管理,需要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全民参与以及逐步制定与之相应的管理条例作支撑。加强源头分类投放与后续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各环节管理。专人监管智能回收箱,引导市民分类投放;及时清运垃圾,垃圾回收车应分类装载不同种类的垃圾,建立有效追踪溯源系统,达到垃圾分类流程“从一而终”。
推动习惯养成具有长期性,是一项系统的全民素质工程。推进过程,关键要引导民众向垃圾说“不”,拓宽分类知识普及面,提高民众垃圾分类自觉性。引导垃圾分类知识进小学课堂,从娃娃抓起,与学校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再由孩子“反哺”家庭,起到以小见大的宣传效果,一家齐动手齐参与。值得关注的是,在垃圾分类宣传期,多采取激励措施: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联合推出优惠活动,如面向年轻人可制作新潮的宣传标语,鼓励分类攒积分兑换奶茶、电影票等;对中老年群众则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全民热情,积极在朋友圈“打卡”,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生活新时尚。
新闻推荐
金湾区已建成保障性安居房8413套 将进一步落实租购并举制度
联港工业区人才公寓项目建设现场。本报记者张洲摄本报讯(记者廖明山罗汉章通讯员曾翠琼)昨日上午,金湾区开展全区住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