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率先报道“背篓医生”管延萍。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治家摄影报道)穿梭在悬崖峭壁之间,背着干粮、药箱,两年多来送医进山已达300多次,为散落在云南丙中洛高山峡谷间46个村小组的村民看病体检,被广州日报誉为“背篓医生”而率先报道的管延萍,日前获中宣部授予“最美支边人物”称号。
昨天,接到记者电话时,管延萍正颠簸在回丙中洛的路上。7月13日,管延萍飞往北京领取了“最美支边人物”奖项;随后,她回珠海领取了相关课题资料。虽然家里有儿子和老母亲让她时刻牵挂,但半年来,管延萍还是首次回家,在家也只待了两天,因为山里还有重症精神病人和癌症患者让她牵挂。
管延萍说,根据上级安排,珠海对口扶贫工作组工作到明年3月。“想抓紧这10个月,给村民提供医疗保障,同时想重点做好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管延萍说。
2017年3月,作为珠海首批援助云南怒江的医生,珠海金湾三灶镇卫生院医生管延萍来到丙中洛镇卫生院。根据安排,她只需在当地待半年,但来到怒江后,首次参加当地举行的“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评审”时,当地新生儿和孕产妇极高的死亡率对她触动很大。“数据是发达地区的三四倍,当时我的心都是疼的,便决定留下来为帮助她们尽一些力。”于是,管延萍放弃回广东的机会,申请留在山区。
两年多来,管延萍和同事们用背篓将心电图机、B超机等医疗器械背在背上,送医进山300多次,对全镇5755人建档立卡,为贫困人口实施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散落在高山大峡谷间的46个村小组她走了一轮又一轮。
2018年4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应邀前往怒江采访,经怒江州委常委、副州长,珠海对口怒江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张松推荐,记者首次全面深入采访了管延萍,被她心系贫困山区,每天穿梭在悬崖峭壁之间的无私付出深深感动。在得知她每次进村要用“背篓”背着干粮、药品时,记者将其誉为“背篓医生”,并于2018年4月9日在广州日报率先刊发《“背篓医生”管延萍》人物通讯。当日该文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自此管延萍的事迹受到全国媒体同行广泛关注。
“背篓医生”管延萍无私奉献的故事,在怒江、在珠海,乃至全国广为人知,感动了全国人民。
一年来,管延萍先后获广东省道德模范、云南省道德模范,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最美支边人物”称号。面对各种荣誉,管延萍十分淡定,她表示:“现在就是抓紧培训当地医护人员,等我们离开后,他们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新闻推荐
郭永航姚奕生到香洲区、金湾区检查督导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本报讯记者李栋通讯员朱宗报道:7月1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市委副书记、市长姚奕生到香洲区、金湾区,就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