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组织集中服务月启动仪式上,志愿者给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南都记者 袁平峰 摄
正值盛夏的斗门迎来爽风阵阵,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组织集中服务月正式启动,2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600多场有特色、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拉开斗门区常态化、全覆盖文明实践活动的大幕。从被列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到优化顶层设计,斗门区先行先试,建成12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6个镇街级文明实践所、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与此同时,632个文明实践点建设正全面铺开,遍布城乡的实践站点将做到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建设在哪里,活动就开展在哪里。
“四个标准配置” 打造阵地样板
走进位于白蕉镇西北部的沙石村,米白色外墙、红砖装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映入眼帘。“8月12日至16日9点-10点半,青少年儿童书法课;8月每周三晚上7点半-9点,广场舞公益艺术课……”在实践站的活动预告中,丰富多彩的安排一目了然。
总面积约230多平方米的实践站内配备有舞蹈室、少儿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田野讲堂,与相距不远的沙石村老人活动中心互为补充,为沙石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实践站由原沙石村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升级而成。”白蕉镇文化站站长黄耀斌表示,今年7月,斗门区图书馆授牌设立“斗门区图书馆白蕉分馆沙石村服务点”,引进一批优质书籍和图书借阅系统,村民过来看书借书方便多了。
像沙石村这样建设的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斗门区已经建成12个,还建成6个镇街级文明实践所、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目前正全力推进632个文明实践点的建设工作。这些实践站点都在因地制宜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行动,已经开展的活动超过600场。
“2020年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实现区、镇、村三级共1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斗门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斗门区制订各级实践站点的“四个标准配置”,即明确一个机构、建好一块阵地、完善一套制度、统一一个标识。
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建设在哪里,活动就开展在哪里,遍布城乡的实践站点为斗门区高质量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提供了持续努力的大舞台。
200多支志愿服务队常态送清凉
干净整洁的村道,幽幽花香的田野,位于斗门区莲洲镇的莲江村,迎来了一场主题为“其乐融榕进我家”的法律知识讲座。
这是莲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常态活动之一,讲座主题围绕有关继承法的内容,不少村民头一次听类似的法律知识,讲座后村民围着讲师不停追问。“以前不懂,现在知道了。”村民周长喜笑逐颜开。
来自斗门区心益社工中心的志愿者罗纬介绍,现在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了,遇到问题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并不清楚法律条文是如何规定的。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服务,活动开始之前通过入户走访,挑选出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事前先调研、事中有组织、事后勤回访;即便是一场普通的活动,也做得富有成效。背后缘由,是因为斗门区有一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而其中,志愿者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
按照“专职人员+专业社工+志愿者”模式,斗门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13支,志愿者人数12328人。其中,服务总队的总队长由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担任。
党员先锋、田野讲堂、情暖夕阳、阳光救援、黄杨文艺、科普之光、青年联盟、护水哨兵和乡村振兴等1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以“讲、评、帮、乐、庆”为主要形式开展基层实践活动,让群众感兴趣、愿参与。
凸显本土特色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身着华丽戏服的“色仔”高高“悬”在空中,表演者从容不迫、挥洒自如,这不是杂技表演,而是乾务飘色巡游,每次活动都能吸引市民驻足观看。
“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要伸手摸得到、睁眼看得见,必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乾务镇文化站站长周永燊表示,乾务镇拥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早在2009年就以丰厚的文化底蕴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艺之乡”。
“明德讲堂”也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特色项目。“公共场所讲文雅,大家不能乱喧哗;走火通道莫堵塞,遭遇火灾好逃生;勤俭节约不浪费,珍惜粮食要牢记……”、“明德讲堂”在各学校巡回期间,开展“全民学礼仪·文明进万家”活动,师生齐诵“斗门话文明二十条”,寓教于乐,大受欢迎。
与这些师生、村民们一样,斗门区城乡群众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项目,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到了文化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丰富了日常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
与此同时,打造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也成为斗门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丰富内涵。目前,斗门区全面梳理了政策宣讲、文化乐民、互动评议、庆典传承等类别志愿服务项目,重点打造“我是斗门好人”宣讲团、黄杨新乡贤讲斗门文明20条、“其乐融榕”、我为乡亲讲惠农政策等12个“黄杨+”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活跃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全区志愿服务项目达到126个,初步构建起‘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斗门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散发着本土芳香的项目,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将更好地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斗门形象,更好地讲述斗门故事,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斗门经验和斗门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实习生 洪典
新闻推荐
“举高高”致电扇切了女儿头骨 医生:别把“爱”变成“害”让玩耍成玩命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治家)血肉模糊、严重碎裂的头骨、10厘米长的伤口……导致这场悲剧的起因竟是一场游戏。日前,一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