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亲身讲述自身故事
为广大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文/图 杨雪薇
日前,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大信新都汇组织了3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共300名志愿者,为群众提供专家义诊、招生问题解疑、应急救护知识讲解、美丽乡村VR视频互动、就业创业政策介绍、心理咨询和小家电免费维修等种类不同、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这是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的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也为8月的集中展示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据悉,自斗门区被确立为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以来,斗门按照“区级团队重点下沉、镇村团队自我服务、专业团队精准配送”的思路,把各级志愿服务资源集中下沉到基层农村,全区各行各业200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到基层累计开展了6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初步形成了志愿者各展所长、群众各得其乐的良好实践氛围。
A、 试点先行 打造样板
去年12月,作为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也是珠海市唯一的建设试点,斗门正式成立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大半年来,斗门区立足本地实际,紧扣理论政策重点、社会生活热点、群众日常所需,以新发展理念谋划全局,创新方式方法,整合各类资源,对标最好最优,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初步建起了纵向涵盖区镇村、横向覆盖党政群的文明实践网络。
据介绍,斗门区坚持“试点先行,逐步覆盖”的原则,今年投入了200万元率先打造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2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19个文明实践建设示范站点,区、镇、村三级6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都在因地制宜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按照“4+3+N”的建设标准,打造斗门的试点样板。
具体而言,“4+3+N”指的是四个标准配置、三大工作引擎和N项主题活动。其中,四个标准配置是指明确一个机构、建好一块阵地、完善一套制度、统一一个标识;三大工作引擎是指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便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1中心6所12站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而这个月作为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组织集中服务月,更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安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80场次,形成一轮文明实践活动热潮,是开展“N项主题活动”的深刻体现。
“我们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总队,各责任单位、各镇街、村居按照工作职能分别建立志愿服务支队。各试点志愿服务队伍以‘专职人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模式组建。”斗门区委常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红梅表示,“为了不断提升我们志愿队伍的志愿服务水平和综合素养,我们也配备了许多课程和培训,大家参与的热情特别高。这说明,我们文化活动、知识传播的样态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往,我们是灌输、指导得多,现在我们改变了工作思路,发动群众来丰富自身文化生活,认可度高了,满意度也高了。”
据悉,斗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到2020年,区、镇、村三级共1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按照示范样板的模式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区1中心6所12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经常态化开展,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行动,已经开展的活动超过600场。
B、走进乡村 传播党声
如何能听区委书记亲身述说自身故事?前些日子,沙石村的村民就有幸听到了。日前,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率先在活动分会场之一——沙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田野大讲堂”宣讲活动。斗门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及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周海金与现场的党员群众,分享了他自己出身于农民家庭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经历,一起回顾斗门区几年来农村、农业、农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周海金希望在座的党员群众,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一要自豪于祖国的强大;二要积极投身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三要从事农业生产讲诚信;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五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没想到书记今天亲自到我们村里来宣讲了!书记和我们一样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一定会按照书记的要求,做一个懂得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农村建设的好农民。”沙石村黄叔说。
事实上,斗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非常注重走进乡村基层,传播党声,宣扬社会的正能量。日前,斗门区南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请来了几位“斗门好人”为村民讲述他们的故事。据悉,“我是斗门好人”宣讲团已深入各条村落,讲述自己的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斗门好人”的精神逐渐在大街小巷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除了“我是斗门好人”宣讲团外,黄杨新乡贤讲斗门文明20条、“其乐融榕”、我为乡亲讲惠农政策等12个“黄杨+”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我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个约会”教育实践活动经过实际历练,已经成为区里打造的重点。黄杨文艺、田野讲堂和乡村振兴等1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到基层以“讲、评、帮、乐、庆”为主要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并初步构建起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面向农村基层、为民利民的系统工程,是一件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周海金表示,斗门区作为全省试点,要以更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高质量高水平推进这项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全力打造具有斗门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全省提供经验。
C、 精品项目 服务群众
陶静妍,斗门区东风小学学生,她有两个妹妹,全家一共五口人,妈妈照顾家庭,只有爸爸一个人打工赚钱,生活过得很不宽裕;何国雄,退休干部,酷爱粤曲,是珠海市的曲艺名家,现在担任斗门区曲艺协会主席。陶静妍和何国雄,这两个原本相隔很远的人,却因为一件事情有了交集。
“戏曲进校园、少儿曲艺精英特训营”是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其中一项特色服务项目,这个项目是由何国雄负责。戏曲进校园,既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通过传统文化教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项目首先在东风小学开展试点,何国雄亲自写了一首《粤曲响遍东风校园》,教给全校学生一起唱。
就是在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中,何国雄发现了陶静妍这棵好苗子,陶静妍从容大方,唱腔甜美,在何国雄的悉心教导下,原本对粤曲一无所知的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了全世界华人微粤曲大赛铜奖等十面奖牌。今年,陶静妍考上了广东省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成为斗门区第一个从小学直接考入的学生。可以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这个项目,让这个家境贫苦的孩子改变了命运。
由此发现,斗门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十分注重打造精品项目,项目化更是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周海金表示,斗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要让服务项目更具斗门特色。“一方面是切切实实改善民生状况、促进扶贫助困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是活跃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服务项目。因此,各行业要结合各自实际,通过深入农村、社区掌握群众需求,寻找富有魅力、引人注目的‘名称’、‘目录’、元素、措施,邀请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骨干共同设计群众喜闻乐见、有特色、接地气的具体志愿服务项目,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和喜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帆报道:7日上午,斗门区就白蕉现代农业示范园、斗门产业新城和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情况,对斗门生态农业园新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