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林伟民纪念小学即将投入使用。
学生们使用平板电脑学习。
金湾区今年报读小学的新生有4076人,其中金湾户籍新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47人。近日,记者在位于三灶镇金海岸大道南侧的林伟民纪念小学看到,该校多栋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校园内,工人们正在各个课室安装教学设备;校园外,周边道路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当中。下个月,崭新的林伟民纪念小学将投入使用,该校建设规模为36个班,将提供超过1600个学位。
包括林伟民纪念小学在内,新建、改扩建的4所中小学校计划在今年内陆续竣工,计划新增学位超过4200个。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列入全区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辖区学校学位承载力进行扩容,是金湾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此同时,金湾区还以同工同酬招聘编制外特聘教师、鼓励辖区所有中小学探索适合自身的个性化育人模式等举措为抓手,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和创新型育人载体,推进全区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采写:本报记者廖明山罗汉章
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建校扩容:
今明两年预计新增学位超万个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落户金湾区的人越来越多,公办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报读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报读小学的新生有4076人,其中金湾区户籍新生1661人、非金湾区户籍新生2415人,报读小学的金湾区户籍新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47人;报读初中新生有2124人,其中金湾区户籍新生808人、非金湾区户籍新生1316人,报读初中的金湾区户籍新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47人。与此同时,公办幼儿园报名新生也超过金湾区现有6所公办幼儿园的学位承载力,“个别幼儿园报名人数和学位数甚至接近4比1”。
据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早在今年3月份,教育部门便开始摸查各类新生入学的需求,研究制定2019年秋季招生细则,对不同入学人群开展对应的政策宣传。为应对各类新生入学人数的增长,金湾区深挖辖区各类公办学校的潜力。以小学为例,2018年秋季金湾区公办小学一年级共开设58个班,而2019年秋季将开设70个班,每个班的招收新生人数在50人左右。除了新建并投入使用的林伟民纪念小学有6个“小一”班外,还有通过改扩建、优化现有公办小学办学资源等方式增加的另外6个“小一”班。
“金湾区现有学校学位基本趋于饱和,对现有学校优化办学资源增加学位的作用有限。解决学位紧张的根本办法还是新建、改扩建学校。”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金湾区正在加速推进辖区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其中,新建的林伟民纪念小学、虹晖小学将分别在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和今年12月份完成竣工验收;改扩建的中兴小学和小林中学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正准备今年秋季开学。
记者了解到,金湾区2019年将有4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陆续竣工,计划新增学位超过4200个;2020年计划竣工6所幼儿园、两所中小学,计划新增幼儿园学位超过2300个、中小学学位接近420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在加速“量”的增长的同时,也注重“质”的提升。据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这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均坚持高标准建设原则,配有运动场、体育馆、食堂甚至是游泳池等建设项目,“金湾区高度重视公办学校建设,每年都将建设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仅仅是今年年内将陆续竣工的4所中小学在新建和改扩建方面的投入资金,就超过了2.7亿元”。
师资强化:
同工同酬引入编外教师激发活力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除了建设学校提升硬件水平之外,还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为应对教师人才缺口和有限的编制,金湾区在上个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外特聘教师。本次特聘教师不纳入事业编制,而是签订聘用合同,但薪酬标准参照在编教师标准制定,基本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据悉,本次特聘教师招聘将招收近70名老师,吸引了近700人报名,其中不乏省内、省外的在编教师。据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特聘教师队伍将采取更灵活的薪酬模式,把工资里的30%列为浮动绩效,在同工同酬保障特聘教师收入水平的同时,激励教师多劳多得。目前,本次特聘教师招聘已完成笔试、现场资格审核等环节。
教师团队能力、素质的增强,离不开“头雁”的引领。早在2016年,金湾区就制定了相关高端教育人才引进办法,引进一批重量级教育人才。今年,金湾区面向全国引进3名正副校长、1名园长以及14名骨干教师,进一步充实了教师队伍。今年以来,金湾区以教学调研、视察、辅导为抓手,各学科教研员共视导450余节课,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金湾区还起草了培训项目计划,制定教师培训工作方案,面向全国招标有资质的培训服务资格商承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力争保证培训质量;制定并实施《金湾区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办法》《金湾区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管理办法》等,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
特色引导:
鼓励中小学探索个性化育人模式
“教书育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流水生产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据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金湾区近年来鼓励辖区的18所中小学结合自身特色,探索适合本校的个性化育人模式。
位于三灶镇海澄村的海澄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此前曾因地理位置偏远,发展一度滞后。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海澄小学的毕业生升入中学的成绩相对优异,但在三年的初中学习过程中,该校学生的后劲却明显弱于其他小学的毕业生,这个现象被周边中学的老师称为“海澄现象”。
近年来,海澄小学借助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注重航空知识教育等办学特色,探索适合该校实际情况的创新育人模式。数年前,该校借助相关专项资金,为师生人手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打造智慧课堂。以平板电脑硬件为支撑,利用有声教学资源、在线辅导等手段,让40分钟的课堂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延伸。
依托临近珠海机场、珠海国际航展中心的地理优势,海澄小学一直将航空作为学校特色项目进行培育。2016年,海澄小学建成近400平方米的航空飞行活动馆,购置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创客无人机、模拟直升机等近200万元器材,打造“幸福创翼”创客空间。与此同时,海澄小学还与周边的航空工业通飞等企业单位合作开展航空教育,定期邀请专业工程师为学生们开展讲座和培训。2018年,海澄小学正式被评为国家航空航天特色学校。截至目前,该校已获得多项国家级创客比赛的冠军。
以信息化教育、航空创客等模式为抓手,海澄小学完成了“幸福智慧课堂”的打造,成为教育部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的入围学校之一。相比于国家级的荣誉,师生精神面貌的转变,是对海澄小学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更为直观的肯定。海澄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几年前要动员老师去参加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十分困难,而今该校入选教育部优课的课程就有3项;在今年6月初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上,学生们不仅有了自己用心打造的项目,还能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海澄小学打造"幸福智慧课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2016年至2018年,市专项资金对金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扶持总计2485万元。金湾区利用该专项资金和区财政的配套资金,先后完成了教育城域网SDN网络扩容、粤教云服务课堂教师移动平板电脑、金湾教育云平台等10个项目。近三年来,金湾区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应用推广等重点工作,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金湾区目前已完成教育城域网SDN网络改造和机房扩容、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工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下一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金湾区接下来将推进区域大数据模型构建工作,建设以评价模式创新为核心的区域智慧校园平台,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与支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治理机制,全面提升治理效率。
新闻推荐
“非遗”项目传承人为“非遗”爱好者免费授课。本报记者张洲摄本报讯记者廖明山罗汉章通讯员吴荞君报道:近日,金湾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