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图为节假日的斗门南门村,游客人流如织。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今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公示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名单,在全国10个入选的案例中,珠海市斗门区以“农村改厕一张图人居环境一盘棋”的创新举措成功突围,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县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珠海市斗门区和我国绝大部分农村一样,饮水直接靠井水、河水,农村厕所破败不堪。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厕所革命”与“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在斗门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从污水横流到美丽乡村,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农,从出去打工到返乡创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斗门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斗门,这个昔日的农业大县,正在朝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昂首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
国庆节前夕,珠海市最西端的小濠冲村又热闹了起来,来此接受党史教育的人们络绎不绝。
小濠冲,因一条贯穿其中并盛产生蚝的河涌而得名,因诞生了珠海市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而闻名。
如今,走进斗门小濠冲村,邝氏百年的祖屋还静静排列在村口狭窄古朴的巷道中,这里曾是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那块“光荣烈属”的奖牌还挂在青砖瓦下的屋顶上,依然如同红花般灿烂。
时间拨回至1937年9月20日,生于小濠冲的革命青年邝任生在此创建了珠海市斗门区(原中山八区)党支部。于是,珠海的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小濠冲村诞生了。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濠冲党支部点燃了斗门的抗日烽火,许多有志青年在党的召唤下,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山抗日武装,为党和民族的利益出生入死,对斗门地区各乡村党组织的建立发展、抗日武装和黄杨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斗门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小濠冲村就有20多名年轻将士在抗战中为国捐躯,比如小濠冲村七口抗战之家和邝仲海、邝健玲兄妹。
2019年,在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篇篇史料,记载着小濠冲党支部在推动八区(今斗门区)抗日救亡和武装斗争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
而邝任生同志的雕像,则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注视着这一岭南村落的美丽蝶变。
“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美丽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小濠冲村一名73岁的老党员说,近年来,小濠冲村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村居环境生态不断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有着127个村居的斗门,是珠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区内农村总人口21.96万人、农户5.27万户,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9.2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斗门大地,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三农”改革建设的创举,在农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村管理机制创新等重点环节不断创新,推动了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促进了斗门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生产力解放发展。
“数据最具说服力,斗门区2018年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分别实现74.1亿元、41.06亿元,增速均达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同比增长了8%,村民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日子。”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孝雄如是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现在绝大多数的农民开始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农民的文化发展、旅游等等也在不断兴起,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刘孝雄说,近年来,为顺应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斗门区正在加快实施斗门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0年)》,瞄准打造全国先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的目标,从“深化改革、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村庄风貌提升、补基础设施短板、富民强村、基层治理、文明乡风”八大方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眼下,改革仍在继续。
此前,由于历史原因,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从未有过明确标准,在实际操纵环节容易出现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
今年6月6日,历经前期调研和起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评审、合法性审查、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听证会、司法审查、集体讨论等环节,耗时近一年的《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和《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印发,成为珠海市首个明确成员资格认定和股份量化要求和标准的指导意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要改革,关系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对保障农民权益、完善乡村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6月至今,这场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农村改革,在斗门农村全面铺开。怀揣着“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的憧憬,斗门区近22万农民也纷纷按下自己的红手印,亲身参与和见证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的诞生,推动斗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改革摸清了集体家底、厘清了成员边界,通过资产确权到户、成员民主决策,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两方面都有了更多获得感。”刘孝雄说,同时,改革也明晰了农村产权关系,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激活了农村各类要素,促进了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村集体的自我造血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底,斗门区已有384个经济组织成立了工作小组,349个经济组织制定并完成工作方案公示,完成率为90.18%;156个经济组织制定并完成成员界定及股权量化办法公示,完成率40.31%。
有集体成员说,正在推进的这场产权制度改革,密切了集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使集体成员既看得见集体资产,又摸得着改革红利,“分得一分钱,既是一份钱,也是一份权”。
■链接
数说斗门农村“蝶变”
◎2018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74.1亿元、41.06亿元,增速均达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同比增长了8%。其中,有集体经济组织39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800万元以上10个、400万—800万元19个、100万—400万元61个。
◎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鲈鱼之乡、中国禾虫之乡等称号。
◎目前已打造各级各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9个、莲洲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1个、莲洲镇、斗门镇、白蕉镇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区3个。2019年重点推进莲江村等13条市级样板村建设。
◎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居规划全覆盖,出台《斗门乡村建筑风貌建设管理实施方案》,打造一批凸显岭南风貌、水乡特色、田园风格的示范村居。莲江村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示范名单
◎全区实现一行政村一厕,全面消除露天旱厕,旅游公厕建设均按照三星标准建设,2013年以来共提升改造农村公共厕所180间、旅游公厕42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完成率达93%。
◎农村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模式建立,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4座、密闭垃圾收集点约572个,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垃圾分类试点覆盖面30%以上。
◎污水治理方面,115个村(居)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或污水管网接驳,2018年以来共清理垃圾杂物45万平方米、道路修补及硬底化5.8万米、拆旧复垦复绿4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全区113条村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共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各级示范合作社9家,各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各级菜篮子基地16家。
◎与阿里巴巴合力打造斗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设立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区级服务中心和80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建设特色中国珠海馆,村均代购额排名全省前列。
◎2015—2018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分别达565万、633万、750万、900万人次,每年以两位数增长。
新闻推荐
香洲区翠香街道长者饭堂受到社区长者欢迎。本报记者吴长赋摄“味道不错,好吃!”9月5日11时15分,狮山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