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斗”字型的黄杨河湿地公园。本报记者 曾遥 摄本报讯(记者张帆)滨水观景台、滨河广场、藕丝亭、观河廊架、芦苇荡、红树林……斗门区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9月29日正式开园。该公园与西堤路南延段同步建设,共同构建起“斗门情侣路”,进一步提升斗门城市品质,成为斗门区的新地标和打卡胜地。
据了解,黄杨河湿地公园是斗门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滨水观景台、藕丝亭、观河廊架、招潮台、观景步径、亲水平台、滨河广场等,种植芦苇荡、红树林等水生湿生植物,是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健身休闲等综合配套为一体的滨海湿地生态休闲区。
作为斗门区开放的第一个大型湿地公园,黄杨河湿地公园从立项到建成开放,历时4年,是斗门区在推进“三化”“三城”建设进程中取得的又一成果。
“黄杨河湿地公园的灵感源于斗门的"斗"字,偌大的公园从南至北分为三部分:文化斗、自然斗和生态斗。”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三斗”既是该项目的设计概念,又是该项目功能分区,分别承载城市人文、自然、生态。
该公园的建成开放将提供借鉴作用。斗门区将以黄杨河湿地公园开园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公园的建设经验,继续实施“公园之城”建设,不断地建设更多高品质公园,让群众走出家门就能健身、收获健康,让群众有更大、更全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该公园的建成开放将进一步提升斗门城市品质。该公园与西堤路南延段同步建设,具有海滨生态特色,被称为“斗门情侣路”,将成为斗门区的新地标和打卡胜地。多年来,斗门区以世界一流的眼光,坚持高端规划设计,在西部生态新城斗门新城的湖心、白蕉、白藤、尖峰南和新青等五大片区中,打造黄杨河湿地公园、幸福河湿地公园、国家农业公园、尖峰山中央公园等“四大公园”,高水平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闻推荐
斗门区举办“黄杨诗语”朗诵大赛优秀节目展演 千人同歌祝福祖国
演出现场。本报记者曾遥摄本报讯记者廖明山何进报道:浪漫诗歌邂逅国庆佳期,满腔热情化作爱国心声。9月25日晚,黄杨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