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南粤曲艺之花绽放斗门 每4名斗门人中有1名民间曲艺爱好者,中国曲艺之乡传承中焕发生机

来源:南方日报 2019-10-11 06:52   http://www.kcqsx.com/


目前,斗门曲艺协会共拥有51个曲艺社团、3000多名曲艺骨干,早在2011年就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图为节日期间的斗门戏台。斗门区委宣传部供图

经历120多年风雨,三易其名至今仍薪火不辍,在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的一个普通戏台上,帷幕徐徐拉开,许多曲艺爱好者鱼贯而入,和以往一样,荔山业余粤剧团——这个斗门地区最“古老”的粤剧团,又准备开唱了。

此前,在南粤水乡,曲艺就是斗门的一张名片,几乎每家每户都可以弹唱几曲,然而时过境迁,能说会唱掌握曲艺绝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老年群体,传统曲艺传承问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在评为“中国曲艺之乡”9年后,伴随着曲艺培训基地、明日之星等的诞生,以及年轻力量的加入,斗门让传唱了千百年的曲艺歌谣,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鲜活而强劲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持续擦亮“中国曲艺之乡”的招牌。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传统

万家灯火万家弦

拉起耶胡、弹起大阮,粤剧团的戏曲老艺人们翻开乐谱,摆正“麦头”,行云流水的唱腔与乐队伴奏浑然天成。乐音从村中心的活动室小楼飘出,沉淀进村民老少泛着甜香的田园记忆里。

每一天,荔山村的戏台总是乐韵飘飘,老中青三代同享属于他们共有的欢乐时光。

近七旬的黄荣亮是粤剧团负责人之一,他常常和黄雅云一生一旦两个主角不着粉黛,在乐队一板一眼、铿锵有力的伴奏下,把剧本里那万种风情的一代天子“唐明皇”和绝代佳人“杨贵妃”演绎得如痴如醉。

从十几岁唱到60多岁的黄荣亮,青春记忆是充斥着酣畅淋漓的折子戏表演与台下如潮的喝彩声的,如今在台上看起来就像40来岁的中年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还为村里粤剧团培养了不少后起之秀,搭档黄雅云就是他带徒弟似地一招一式、年复一年培养起来的。

“荔山村有村史500载,粤曲就唱了120年,从光绪年间"龙雅堂"到今天业余粤剧团,一代代荔山村民土里刨食一身泥,曲里寻欢忘日月,庄户人的一辈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黄荣亮指着墙壁上一长串名单说,农闲季节,周围十里八村乡里乡亲聚到荔山村来听大戏,一出大戏演下来3个多钟头,上台角儿三四十,龙袍锦绣锣鼓家什不计其数,“显摆”的是财富家底,是文化积淀,是人才辈出,还有整个村的那份自豪感。

打开剧团珍藏旧物的“百宝箱”,一本本装订整齐的剧本被剧团艺人们小心翼翼地翻开,上面用俊秀的字迹抄录着“乙、尺、”三角、空心圆等符号。

“这是工尺谱,都是老艺人当时抄下来的。在没有简谱的时代,老艺人就用它记录曲调。纵使如今已经无需使用,但这些戏本,团员们却不舍让它蒙尘,更不忍有折角。”说完,黄荣亮精心收好戏本,对他而言,这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千顷良田千顷蔗,万家灯火万家弦”,在岭南大地,余音绕梁的并非只有荔山村。南粤水乡传唱了千百年的曲艺歌谣,如今依然鲜活而强劲地在斗门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包括粤曲、客家竹板山歌、锣鼓柜、咸水歌等20多个不同形式的曲种,而斗门也因此早在2011年就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

传唱

同台竞唱舞歌谣

乐韵飘飘的荔山村是斗门曲艺广为传唱的一个侧面反映。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斗门曲艺协会共拥有51个曲艺社团、3000多名曲艺骨干,遍布城乡的曲艺社团大多数对外开放,每天去观看、学习戏曲的人都络绎不绝……

“各曲艺社团在区曲协的组织协调下,每逢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送戏下乡,每每是东村唱罢西村又开台,创造了良好的曲艺氛围,吸引了广大曲艺爱好者关注和投身活动之中。”斗门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其中,一年一届的曲艺大赛是斗门区“八大品牌文化活动”之一,经过几年来的倾力推动,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知名度极高的地方曲艺赛事之一。

“每4名斗门人中就有1名民间曲艺爱好者,清脆嘹亮的歌声终年响彻村镇河涌。”斗门区文联常务副主席陈志坤说,如今,斗门全区不仅有一支常年活跃在城乡舞台上的专业曲艺团体,还有遍布乡村的50多个民间曲艺团体,比较稳定的业余曲艺演员达3000多人。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全区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由全区52个社团各自直接选送1至2个节目,集中连续演出数天,让各社团同台竞技,交流经验。”陈志坤说,“我们还组织了全年常态化曲艺调演,选择3个设施齐全的乐社作为曲艺调演活动基地,安排全区乐社进场演唱100余场,每逢元宵、五一、中秋、国庆、重阳等节日,整个斗门就变成了曲声悠扬的大舞台。”

数年前,斗门区先后邀请了广东省曲艺专家苏惠良,著名演员赖琼霞,著名高胡演奏师李钰辉、张宝坚等知名专业人士前来指导曲艺创作,激发了斗门本地的创编活力,一批曲艺精品相继涌现。粤曲说唱《灯笼沙之恋》《出彩水乡人》、渔歌《娃虾乐》、民歌《家和万事兴》、相声《斗门趣谈》、粤曲《十里莲江花吐艳》《斗门礼赞》等优秀作品在省、市、区各类大赛中获奖。

去年12月,作为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也是珠海市唯一的建设试点,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成立。按照“区级团队重点下沉、镇村团队自我服务、专业团队精准配送”的思路,斗门区把各级志愿服务资源集中下沉到基层农村,全区各行各业200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到基层累计开展了6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就不乏曲艺剧团的身影。

灯光照亮了夜晚的村庄,现场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粤剧团的演出总是备受追捧。时至今日,粤剧曲艺在斗门深受群众喜爱,上至老人、下至幼儿中,也不乏会哼一两句粤曲、舞一两下身段的。

传承

明日之星频亮相

走进井岸镇东风小学,婉转的歌声、悠扬的乐器演奏声萦绕耳边。顺着声音寻找过去,可见训练室门后小学童们忙碌的身影。拿起话筒练声、抱着琵琶弹奏、依靠在墙边研究乐谱……他们专注练习粤剧与创作的画面,构成了“中国曲艺之乡”斗门的日常下午。

长时间坚持培养曲艺人才爱好者,这对斗门曲艺的发展如虎添翼。在东风小学曲艺基地培训的青少年学员,人数超过500人。其中,12岁的陶静妍就是少儿戏曲的“明日之星”。不久前,在“全球微粤曲大赛”第四届演唱赛暨首届作品创作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珠海赛区青少年组唯一晋级总决赛的选手。

去年,在“少儿曲艺轻骑兵·文明实践我先行”这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中,唱腔甜美的陶静妍被斗门区曲艺协会主席何国雄发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原本对粤曲一无所知的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不仅进入“全球微粤曲大赛”总决赛,更先后取得珠海市第四届“唐涤生杯”戏曲评奖活动第二名、广东省第十二届少儿曲艺“明日之星”铜奖等,并在今年成为全区第一个从小学直接考入广东粤剧学校的学生。

而陶静妍所在的东风小学,正是斗门区文联挂牌、区曲艺协会开展戏曲进校园的特色学校之一。“陶静妍取得的成绩,证明了粤剧的亲民性,粤剧入室并不难。”斗门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说。

此前,尽管曲艺社不断发展壮大,但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群体,年轻人的身影却很少。而在得到“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的9年后,斗门人的文化生活已离不开曲艺,曲艺也成为斗门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传统曲艺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沉积存在至今,对斗门人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陈志坤说,随着曲艺进校园、进村居的步伐不断加快,区文化中心、东风小学、南门小学等曲艺培训基地热闹了起来,更多的青年人积极参与了进来,一支青少年粤剧曲艺表演队伍已经让“中国曲艺之乡”后继有人。

如今,在广东省举办的各项曲艺大赛中,总是能够看到斗门曲艺摘金夺银的画面,这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加入粤剧曲艺艺术活动行列。

新闻推荐

斗门区打卡再添好去处 黄杨河湿地公园正式开园

黄杨河湿地公园全景俯瞰图。本报记者曾遥摄本报讯记者张帆报道:滨水观景台、滨河广场、藕丝亭、观河廊架、芦苇荡、红...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南粤曲艺之花绽放斗门 每4名斗门人中有1名民间曲艺爱好者,中国曲艺之乡传承中焕发生机)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