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资源整合,结合不同主题推出系列活动,让文明之风吹向每个角落。图为金湾西城社区志愿者在公园清理垃圾并进行环保宣传。
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身处金湾的市民如果傍晚到金湾情侣路上散步,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是退休人士,每天利用闲余时间为文明助力,身着红色马甲,手臂戴着“文明劝导”袖章,义务清理路边的垃圾,还自创“三句半”口号文艺表演,并以“快闪”等形式宣传文明新风。
这一小小案例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金湾的切实行动。自去年11月份以来,金湾区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区、镇、村(社区)三级站点建立了起来。通过资源整合,结合不同主题设计推出系列活动,让文明之风吹向每一个角落。
近一年来,金湾区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场活动92场,参与群众约为6500人次,参与志愿者约为1500人次。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金湾区将主动服务,推出活动菜单让群众“点菜”,力争使各级站点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微课堂、服务站、幸福里”。
●撰文:董谦君
体系搭建
实现区、镇、村(社区)三级机构全覆盖
听主题微课、诵经典金句、看视频短片、讲身边故事、谈思想感悟,去年11月,金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挂牌。“要在实际工作中务必拿出实招硬招,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是金湾区委书记阳化冰提出的要求,目标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具体来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突出思想引领,注重热点回应,结合金湾实际强化实践养成,使其成为引领思想认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的主阵地,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微课堂、服务站、幸福里”。
这也意味着,文明实践要从区镇延伸到村居。今年初《金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试点工作以金湾区为整体,以区、镇、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据了解,金湾区至今已累计投入近100万元启动资金,保障前期各级站点活动顺利开展。
目前,金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在三灶、红旗两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时,在以西城社区和三板社区分别作为试点基础上,金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组织架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今年6月初,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个村居全覆盖。
为了确保文明实践既有场所又有内容,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担任中心主任、所长、站长,亲自抓、带头做,推动资源整合和文明实践工作落实,做到制度上有保证、经费上有保障,结合实际情况和特色每个月开展多场不同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后,金湾区统筹运用现成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结合文明实践活动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打通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明德讲堂、金湾学习论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
“通过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做到有机构、有阵地、有队伍、有课程、有保障等,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实现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的发展。”金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志愿服务
近5万名志愿者吹响文明实践“先锋号”
西城社区是金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之一,在基层探路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其中志愿活动是重要形式。上述活跃在金湾情侣路上的志愿者,正是来自该站孵化和培育的“爱心洒满情侣路”志愿服务队。每逢周末晚上,一头银发的“夕阳红”志愿者们手拿着钳子和垃圾袋,把路过看到的散落在草坪上的树叶或纸屑等一一夹起。
这支志愿服务队主要以社区内的退休老人为主,很多还是从外省跟随子女来珠海养老的老人,他们早已融入了当地社区,自觉地践行文明风尚,守护美丽家园,并以自身行动带动感染着身边亲友。目前,该服务队已由原来的10人发展至40人。此外,该实践站还孵化了时代山湖海艺术团,该艺术团参加的义务演出场次已超过30场。
作为金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目前金湾区已有注册志愿者近5万名,区、镇、村等各级志愿服务组织130个。志愿服务队伍囊括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青年工作者;从事文艺、科技等专业领域的青年工作者;辖区企业志愿者;以及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等群众性志愿者。
目前,金湾区正通过推广“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等模式,以需求导向凝聚群众,鼓励志愿者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此同时,金湾区还通过线上志愿者管理平台,记录服务时数、发布服务项目,以“社工+志愿者”的模式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
围绕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志愿服务的平台建设正不断被注入新活力。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类似的“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阵地正在全面建设并持续升级,志愿服务“连锁经营”的品牌愈发闪亮。如今,全区已有29个实体化志愿服务站点,提供城市形象推介、民生公共服务、政策宣传宣讲等惠民志愿服务,让党的关怀温暖每一个群体。
不仅“横向到边”,还要“纵向到底”。瞄准扎根基层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金湾区今年还面向全区各村居志愿服务站开展项目培育扶持,不断完善村居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志愿服务团队已培育出“邻里共融”亲子社区、“寓教于乐·青春同行”青少年拓展项目、“小候鸟筑梦行动”关爱务工人员子女项目、“探访老友记”关爱孤寡老人项目等7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多彩活动
想群众所想、向村居所向、尽中心所能
如何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来自金湾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和学生代表,用心、用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这是本月6日在金湾区图书馆(新馆)举行,由金湾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共同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比赛。作为一场金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场活动,这场比赛为金湾区培育新时代主题宣讲人提供平台,同时也在观众心里埋下了争做时代新人的“种子”。
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终还是要通过活动来开展,如何设计好、开展好活动,为群众做好服务,让群众积极参与是需要解决的重要一环。
为此,金湾区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和部门宣传教育任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丰富活跃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据介绍,自去年11月以来,金湾区举办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场活动达92场,群众参与人数约为6500人次。
从具体活动上看,金湾区每月正以“6+X”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即通过学习一篇重要讲话、读一段传统经典、唱一首优秀歌曲、看一部视频短片,讲一个身边故事、作一次感想交流等生动形式,把故事讲好、把道理讲活。
除了以上的规定动作,金湾区还抓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展开“定制服务”。“X”的活动基本上是由结合群众实际需要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日常实践活动。
这也就是说,群众可以根据活动项目清单“点菜”,再由中心(所站)“埋单”,组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想群众所想、向村居所向、尽中心所能,选择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每月制定实践项目清单,列出课程表、时间表,通过各类政务服务平台、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在同步推动中。金湾区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办好金湾航空艺术节、金湾读书节等,培育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同时,经常性组织开展“中国梦歌曲大家唱”、乡村广场舞、地方戏曲汇演、群众体育比赛、公益电影放映、读书看报、文艺培训等活动,提振群众精气神。
新闻推荐
金湾大力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文化服务和资源成人才落户“新引擎”
10月1日,金湾区组织珠澳体育交流活动,澳门50多名爱好者参加。澳门体育爱好者参加金湾区组织的珠澳体育交流活动。10月1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