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来回穿梭忙碌,一行行水稻被切割卷入脱粒仓,脱粒、装袋一气呵成。
大赤坎村的乡间小道上,村民们在忙碌着翻晒稻谷。
又是一个丰收年。
农民在田间忙碌着,一包包装满的稻谷堆满田埂。
从高空望下去,一块块稻田仿佛成了“大自然的调色板”。
偌大的晒谷场上,正在翻晒的农民显得有点“渺小”。
金湾乐诗农业种植大棚内,农民手捧着刚摘下的青椒笑开怀。
金湾湖东社区的果蔬种植地上,庄稼茂盛生长,也到了丰收的时节。
稻菽层浪,沃野丰收。
正值稻谷收割季节,在珠海斗门大赤坎村,几十台收割机加紧作业,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如同掀起层层金浪。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作为粮食种植相对集中的区域,在黄杨山麓的大赤坎、小赤坎、乌石村等村寨,村民们陆续开始秋收。一条条硬底化村道变成了晒谷场,谷粒沿路铺开,黄灿灿“亮”了一路。
据统计,今年珠海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全市早造水稻播种3.10万亩,产量1.25万吨,与去年持平,而晚造水稻播种约3万亩,增长4%。
丰收的喜悦不只体现在粮食丰产这一单项上。
在金湾区红旗镇湖东社区,农民们在日光温室里忙着摘果、除藤,丰收的喜悦在笑容中绽放。这里咸淡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天生产出的数万公斤蔬菜,输往城市各个“农超对接”门店。
春华秋实,富民兴村。稻穗“泛金”、蔬菜鲜嫩、瓜果累累……背后是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过上了幸福的村居生活。近年来,珠海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大力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断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乡村在提供优质农产品、保障水资源安全、建设生态防护屏障等方面,为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供了重要支撑。”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振毅称。
稻花香里说丰年,广袤乡村,生机无限。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胡钰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
新闻推荐
斗门区珠峰科创中心已顺利封顶文/图杨雪薇30日上午,位于尖峰山下的珠海市斗门区珠峰科创中心顺利封顶,标志着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