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斗门区积极保障对澳供水做靓港澳“后花园” 发挥优势全力助推珠澳合作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19-12-20 06:37   http://www.kcqsx.com/


竹银水库为澳门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游客为水稻脱粒,享受丰收的喜悦之情。“水上婚嫁”为斗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禾虫(上图)和重壳蟹是斗门5个注册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其中两个。“白蕉海鲈”为斗门最亮眼的“名片”之一。从空中俯瞰,澳门半岛宛如一朵莲花,盛开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莲花宝地”澳门的盛世璀璨,离不开祖国的支持。源源不断流淌着的西江水、持续供应的电力、天然气,以及提供生鲜食品的“三趟快车”,让方寸之地、资源匮乏的澳门获得了最为紧缺的民生物资,并为澳门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珠海市斗门区与澳门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二者犹如莲藕之枝节,天然联系紧密。

斗门境内的竹银水库提引西江之水,常年以3个西湖的容量保障对澳供水,彻底终结澳门市民喝咸水历史;斗门与澳门相距仅40公里,物资运输便利。2018年,澳门市场50%的活猪、70%的冰鲜禽均由斗门供应;同年,斗门区吸引了包括大量澳门乡亲在内的850万人次游客休闲旅游……风雨60载,斗门区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保障对澳供水,致力做靓港澳的“后花园”,做优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采写:本报记者廖明山何进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保障对澳供水

终结澳门饮用咸水历史

作为中国径流量排名第二的水系,丰沛的珠江水,奔腾千里,其支流西江,横跨云、贵、桂、粤,为“莲花宝地”澳门注入永不停歇的“生命之水”。

12月17日,东北季风拂过郁郁葱葱的竹篙岭,这座斗门境内第三高的山峰上,数十万棵桉树随风摇曳,树影婆娑。半山腰上,一汪碧潭静卧其中,天上云卷云舒,在平滑如镜的水面上投下移动的倒影。这就是珠海对澳供水、抵御咸潮的控制工程之一——竹银水库。

方圆3平方公里的竹银水库,宛如一个巨大的水壶,壶嘴朝东,指向50公里外的澳门。

2011年4月开始,这座位于斗门区境内、磨刀门水道最上游的水库,与扩建后的月坑水库以及连接隧洞、泵站、输水管道等组成竹银水源工程。

“供澳水是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体现了斗门人民对澳门同胞的情谊。斗门区地处磨刀门水道上游,长期以来坚持"生态立区",划定水源地保护"红线",发展绿色产业,整治乡村人居环境。为珠澳守护一江碧水,斗门当仁不让。”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说。

地处珠江口的城市,每年9月到次年4月,如果珠江淡水流量减少,就会产生海水倒灌,从而引发咸潮,咸潮上溯河口,导致一段时间的饮水困难。

“每到咸期,磨刀门水道的三个抽水泵站就抽不到淡水了。为保证对澳供水,竹银水库通常会提前从西江取水并发挥"大水缸"作用进行蓄水。比如今年,遭遇了8年来最严重的咸期,整个珠三角城市供水都受到影响。我们从8月中旬就开始给水库蓄水,一直蓄到49米的峰值。11月初到目前,竹银水库开启对澳供水保障渡过咸期,目前水库水位已下降到43米。”竹银水库技术专责李丹说。

“每年的压咸抢淡都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利用珠江上游大水库来水的调节,将入海口的咸水压回去,让泵站抢到淡水。”市水务局副局长许蓓蕾说。

为进一步保障对澳供水安全,珠澳合作建起了竹银水库、月坑水库等。尤其竹银水库是珠澳供水系统中最大的蓄水水库,总库容4333万立方米。

位于竹篙岭的竹银水库,以3个西湖的巨大库容,调度江河、抵御咸潮,稳定供澳之水。

“仅竹银水源工程,就为珠澳供水系统增加淡水储备65%。至此,珠澳联手抗击咸潮取得决定性胜利。2011年4月后,珠澳两地咸潮影响供水已成历史。”许蓓蕾说。

回溯珠海保障供澳水之路,要从60年前说起。

1959年,澳门知名人士以中华总商会的名义向广东省请求支援,以解决饮用水水源问题,后经请示上报中央,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不久后,珠海竹仙洞水库建成并对澳供水,开启了珠海和澳门长达60年的供水合作。

为满足澳门、珠海城市用水需求,珠海建设水库群,由管隧串联各水库,实现库库相通,后改由西江磨刀门水道引水,直至建成4条对澳供水管道。

但几度变迁,一个共同难题始终难以逾越——即:如何避开咸潮入侵,获取淡水。

磨刀门水道是西江8大出海口中径流量最大的一个,被称为珠澳人民的“母亲河”。上世纪80年代,珠海建成西江磨刀门水道引水工程后,磨刀门水道成为珠海对澳供水最佳取水地,大部分水源泵站集中于此。但磨刀门水道是咸潮河段,容易受到海潮影响。旱季或潮汐来临时,海水顺着河道上溯,部分沿岸泵站长达半年取不到合格淡水。

如何应对咸潮?考验着供水管理者。

在过去60年的探索中,珠海因地制宜形成了“引提蓄”三结合原水保障模式。

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万里介绍,“引”,就是引西江水;“提”是因为西江水面比较低,通过泵站把水提到一定高程的水库,再通过管隧工程把水送到澳门;“蓄”就是通过水库储备淡水,作为咸期调解水源。

2005年后,珠海曾经历两次严重咸潮,取水点一再上溯,新建大库容水库迫在眉睫。2009年选址于磨刀门水道斗门段上游的竹银水源系统工程动工,经多方合作、力排万难,以珠海水库建设史上最快速度建成了竹银水库等核心工程。

竹银水源系统工程建成后,珠海水库总库容扩大至7000多万立方米,珠澳市民至此彻底告别“咸水”之忧。

避咸潮、修管道、建水库、引原水……突破诸多不利条件制约,历经多次历史性跨越,从斗门到整个珠海,已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江库联动、南北联通”的一体化向澳门供水大格局。

如今的澳门,居民用水有了保障并已达欧盟标准。

统计显示,60年来,广东累计向澳门供水超22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提高到70万立方米。澳门供水水源抗风险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也大幅提高。目前,对澳供水工程供水量占澳门用水总量的98%以上。

“珠澳同饮一江水,吃水不忘挖井人。澳门人民感恩祖国的关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说。

60年来,滚滚西江水奔赴濠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供澳水犹如“血脉”一般,连接着珠海、澳门两座城市。流水清冽甘甜,其中承载的亲情,永远温暖如春。

做靓港澳的“后花园”

做优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先生用《七子之歌》表达澳门对祖国母亲的眷念,而内地源源不断提供的物资,则犹如一条脐带,长期为澳门输送“生命的养料”。

从1962年起,除了大年初一外,内地每天向港澳开出三趟供应鲜活冷冻商品的特快列车,被港澳同胞称为“生命线”。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后,与内地之间的“生命线”更加紧密。

珠海拱北口岸东侧出境客车通道旁,“鲜活产品绿色通道”的牌子格外醒目。口岸一开,几百吨蔬菜瓜果、生猪活牛、鱼虾冻禽就从这里运往澳门。

数据显示,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内地经珠海口岸共向澳门供应蔬菜约19万批,共128.7万吨;供应水果约6万批,共41万吨;供应水产品约61.7万批,共36.8万吨;供应活畜约7万批,共244万头。

斗门与澳门水域相连,陆路距离仅40公里,在供澳物资运输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和竞争力。去年,澳门市场50%的活猪、70%的冰鲜禽均由斗门供应。

斗门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物产丰富。位于区内的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3年9月获准成立,是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5.5万亩,水稻5.21万亩,花卉苗木2.1万亩,蔬菜2.29万亩,建有智能化标准温室总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

斗门区还是珠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近年来,斗门区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风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涉及农村改革、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建筑风貌提升、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由点到面全域推进,通过全面整治、全民参与,摸索出一条实用高效可复制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春看花,夏采摘,秋收获,冬精品”。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全域旅游品牌持续擦亮。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斗门区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了乡愁”的山水人文、“粤港澳1小时生活圈”的交通便利,吸引大量港澳同胞组团前往观光旅游。

2018年,斗门区接待游客突破850万人次,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大量游客来自邻近的澳门。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斗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斗门生态农业乘势崛起。

目前,斗门东片区打造的是“白蕉海鲈”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西片区打造乾务大海环水产品养殖基地,北片区打造的是莲洲苗木种植基地,南片区打造鹤洲大湾区农产品出口基地。农村电商和供港供澳农产品配送中心,也加快了建设发展步伐。逸丰生态农业休闲养生谷项目全面升级,对接国家农业公园规划;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项目“岭南大地”快速崛起……

白蕉海鲈、重壳蟹、禾虫、荔枝和黄沙蚬,是斗门5个已注册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当前,斗门正处在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滨江田园生态新城的关键时期。斗门会守好绿水青山,深耕特色农业,做精"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农业产业园区带动,积极发展高端优质农业,推进三产融合,打造供港供澳绿色食品示范区,做靓港澳的"后花园",做优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供港澳"菜篮子"。”斗门区区长马洪胜说。

扎根斗门的珠海市振盟肉禽有限公司是目前珠三角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供港澳冰鲜禽肉加工企业之一,每天生产1.5万只冰鲜鸡销往澳门和香港。

公司负责人陈兆伦是香港人,他说:“借助港珠澳大桥的便利,斗门的农副产品能便捷、快速地运到香港、澳门市民的餐桌上。”

在斗门,渔业大亨麦平阳事业兴旺。他掌控的珠海市之山水产公司,是一家集水产研究、开发、种苗孵化、养殖、物流、加工、自营进出口等业务于一体的企业,产品除了供应港澳,还远销韩国、日本、越南等地。

“公司正在建设3座4.7万平方米的精深加工工厂及现代化的科研楼,希望能为港澳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鱼。”麦平阳说。

一场主动对标港澳标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行动已经展开。斗门与拱北海关合作,将禽畜、渔业、花卉、蔬菜的检验检疫工作前移,以便在产地完成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再由绿色通道直送港澳。同时,拱北海关和斗门区正在加快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更高标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服务。

新闻推荐

公号推荐

互动问答赢奖品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文明珠海”特别策划“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互动问答”,唤醒20年的时光记忆。参...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斗门区积极保障对澳供水做靓港澳“后花园” 发挥优势全力助推珠澳合作)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