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纪瑾)“社区基层就是"战场",阻击疫情就是命令!”这是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一直坚定在蔡钧任心中的信念。蔡钧任是前山街道中山亭社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从未因肢体伤残而找借口,也没有因为行动不便而退缩,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防疫工作中,守护着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今年37岁的蔡钧任,上大学时因伤病导致肢体残疾,经过长达9年的伤痛折磨后,接受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2011年恢复健康,回归社会并通过香洲区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聘,现已扎根社区10年。疫情爆发后,原本社区没有安排蔡钧任回单位值班,但疫情一直牵动着他的心,当得知社区从大年三十开始要安排值班时,他主动请缨参与这场战“役”。
蔡钧任坦言,在小区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实也遇到诸多难点。随着返工、返学的人员逐渐增多,社区内租户回来的也逐渐增多。2月10日晚他值守时,就有一位从疫情重点地区赶回来的租户被他铁面无私“拦截”了。他说,“有家不能回,租户出现抵触心理,我能理解,但在大局面前,必须狠下心。”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都耐着性子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作为一名网格长,他和同事每天往返于各小区间,核实上级下发的各种排查名单和居民反映的返珠人员;为隔离对象建立居家服务微信群,为隔离对象买菜和生活用品、倒垃圾,为有需要的隔离对象进行心理疏导,送上暖心服务。蔡钧任工作的网格居家隔离对象多,家庭情况复杂。网格内有一户湖北返珠家庭,隔离期间因特殊原因需要继续延长隔离时间,家庭成员变得急躁,每天通过各种方式向他反映各种诉求,表达自己的不满。对此,蔡钧任耐心地向隔离对象传达解读珠海疫情防控每条政策,让当事人明白隔离有理有据;同时还尽量满足隔离对象的生活需求,有一次,这家人隔离太久想吃火锅,蔡钧任得知后,第一时间跑遍附近商店,为其购买指定食材。
蔡钧任和所有社区工作人员一样,虽然不是医生护士,却活跃在抗疫最前线。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他靠一个口罩、一本记录本,敲开一扇扇紧闭的门,排除每一个隐患,筑起社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他说:“我不知道疫情哪一天结束,但我不会懈怠,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涛企业复工复产潮来临,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怎么办?记者采访获悉,香洲区提供30万个口罩,支持区企业加快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