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志愿者在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开展“义剪”服务。“哪怕我去不了一线参与抗击疫情,我也要用自己的医疗知识做点什么。”这是年过七旬的金湾志愿者李阿姨每天坚持通过微信群发防疫知识的动力;一天为80名防疫一线工作者理发,让金湾“义剪”理发师阿辉铭记于心的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彼此守望相助的感动……
抗击疫情一个多月以来,金湾区志愿者奔波在村居防疫一线、活跃在线上宣传微信群、支援防疫物资生产线,在各个领域尽自己所能,化作一股股暖流,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抗“疫”正能量,成为金湾区社会早日回归正轨的有力助推器。
采写:本报记者罗汉章
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勇敢逆行:
用志愿服务助一线防疫
器材“一剪一消毒”、一天帮80个人理发……这是金湾理发师阿辉从业以来最特殊的一次经历。2月19日,阿辉一早带着理发器材来到三灶镇人民政府,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开展“义剪”志愿服务。当天,阿辉从上午一直忙到晚上,除了中午吃饭时间外,几乎没有休息。
对于阿辉而言,平日最忙的时候,一天最多也就能给40人理发,这次算是破了职业生涯的纪录。不过,阿辉轻描淡写地说到自己就是干这行的,手和背都已经习惯了,就是脚有点麻。与很多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从春节到现在都未曾休过假相比,阿辉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当听到他们为我的手艺点赞时,我还是有一种守望相助的感动。”
在红旗镇小林村青年路、丽珠路等8个路口,复退老兵协助测量体温、人员登记的忙碌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由金湾区复退老兵志愿服务队组织的20多名志愿者,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抗疫一线。在三灶镇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里,志愿者走上生产岗位,协助搬运物料,让企业在复工复产初期得以正常运转。
在金湾区公共防控领域和村(居)一线,志愿者参与公共场所消毒、排查登记、聚集人群劝离等重点工作,在逆行扛起基层防疫“大旗”的同时,更传递了“众志成城、共度时艰”的正能量。
幕后发力:
尽己所能“花式”抗疫
“疫情还没过,继续家里坐。问声早上好,不能到处跑。”从疾控系统退休的金湾志愿者李阿姨,每天早上都会把从权威渠道获取的防疫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转化成更为通俗易懂的防疫知识,发送至20多个志愿服务微信群。今年74岁的李阿姨告诉记者,除了发送自己编制的防疫小短文外,她还在各个微信群里收集志愿者开展服务的文字与图片,并做成电子相册向志愿者致敬,广泛传播志愿服务正能量。
“长时间看手机有时会觉得眼睛不舒服,但做一下眼保健操就能缓解。”李阿姨表示,她到金湾定居已经15年了,对这里充满感情,“这次虽然没法去到一线参与抗击疫情,但我想尽自己所能做点什么。”在疫情面前,金湾区有超过400名像李阿姨这样的“指尖”志愿者,在幕后为抗击疫情默默发力。
在金湾区的马路上和小区停车场,时常能见到贴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众志成城、共度时艰”等标语的抗疫志愿宣传车。宣传车车主招募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得到了金湾车主的积极响应。数千辆志愿宣传车不仅把宣传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还成为金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村响起大喇叭,硬核宣传作用大。”在金湾区从事文化工作的阿兰,在一个月前便召集身边的朋友,以金湾基层抗疫故事为主题制作了广播剧《声入人心》。广播剧中趣味十足的语调、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戴口罩、宅在家”的防疫知识深入人心。阿兰表示,只要有一颗参与之心,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工作添砖加瓦。包括该广播剧在内,金湾文艺爱好者和志愿者还接连创作了《年夜饭》《新编防疫鹤歌》等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多个作品还被“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曲协选用。
涓涓细流汇成大爱江河。金湾志愿者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却成为金湾战“疫”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冲锋号。在今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悄然绽放的志愿之花,也让守望相助的正能量浸润人们心田,鼓舞着金湾人民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汉章通讯员曾翠琼)记者28日了解到,金湾区开始全面接受区内企业对员工进行核酸检测的申报。从29日开始,金湾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