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华为一线防疫人员送上糖水。本报记者 张洲 摄□本报记者赵岩
每天100多个电话,工作从早忙到深夜——这,就是金湾区红旗镇小林村党总支书记罗建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常态。在他看来,基层村(社区)是网格化防控的最后防线,要将工作做实做细,容不得半点马虎。
每天清晨8时,小林村热闹起来。此时,正是村卡口值班员换岗的时间。作为“健康守门员”,他们已经忙碌了一夜。但越是疲劳的状态,工作越容易出现纰漏。这,也是罗建华作为基层书记,担忧最多的时候。“设立监测点,切实筑牢小林村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防线”“将工作做实做细,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这些话是他每天的晨会中叮嘱大家最多的内容。
“每天要排查辖区的网格,确保没有疏漏。”上午10时,罗建华带领村两委成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他们每人带着包片的网格员进行小林村人员信息登记,从姓名、籍贯、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到房东信息等,务必要摸排出更全面的信息。从小林村本地村民,到重点省份的人员、小林村的出租屋租客,再到住宿服务业,他们摸清了小林村本地村民及流动人员底数,落实疫情期管控措施。
做基层书记,不仅要身体力行参与基层排查,更要统领全局,掌握全面情况。每天下午4时,罗建华都在村委会服务大厅了解每一网格的排查数据和人员流动情况。他还要根据随时变动的数据和全村人的流动方向和路线,及时调整防疫方案。
“一天下来,电话上百个。但能及时掌握情况,将排查做实做细就好了。”罗建华告诉记者,每天晚上10时下班、凌晨紧急出动已经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常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待疫情结束时,村民们都平安健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岩报道:3辆崭新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捐献给珠海市的3家医院,使各医院更安全高效地转运传染病病人。这样的义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