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宇云
湛江市于3月2日正式启动防控境外重点地区疫情输入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切实筑牢口岸疫情防线,坚决打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
转运工作压力巨大,市工作专班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从各成员单位抽调的18名人员分别驻点广州、深圳、珠海三市,并按1:1比例配备医护人员,两人一班,每天24小时值守,全流程无缝衔接、闭环运作。截至4月26日,湛江市累计转运境外通过各个渠道来湛人员797人,出车82批次。
这些被抽调的干部和医护人员,他们来自各自单位的防疫岗位,刚刚打完“内防扩散”这一战,又收拾背包,披起盔甲,义无反顾转战“外防输入”的战场。他们不负重托,或坚守口岸驻点,或不厌其烦一趟又一趟两地往返,圆满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转运任务,筑起了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强堡垒和严密防线。
不畏艰险有召必应
3月11日晚上,市商务局行政审批科科长蔡方培接到市防控输入工作专班办公室的电话通知,由他负责湛江市驻点广州接运境外重点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输入(返湛)人员工作。疫情就是命令,第二天一早上他便启程赶赴广州驻点,正式开展境外防输入第一线的接送工作。
3月12日刚到广州驻点时,人员较少,配备的防护服、护目镜、鞋套、消毒液等物资不足,转运车辆调配难,开展工作遇到许多困难。蔡方培在驻点24小时待命,吃无定时,一有接送任务,必须第一时间响应,马上协调车辆前往接送。58岁的蔡方培年纪偏大,又患有老胃病,可他从不说辛苦,有时半夜或凌晨突然接到任务,也毫无怨言。
“在广州驻点将近一个月,是我人生路上一段难忘的历程。我的岗位责任重大,必须保持状态,坚守岗位。”蔡方培说。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参加抗疫工作。”3月23日,市教育局基财科二级主任科员季勇杰接到局里电话,需要他去珠海参加抗疫的任务,季勇杰毫不迟疑地立刻回复。和蔡方培一样,第二天一早,他就和局里另一名同事一同出发,赶往珠海,负责湛江市在珠海金湾机场和拱北、湾仔、横琴、港珠澳大桥四个口岸入境人员的转运工作
来回奔波安全转运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一级警员武朋是山东籍部队复员同志,父母和妻子女儿一直在老家生活。春节前,其妻女刚从山东老家来湛,原想与家人好好团聚,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次次加班,工作之余只能通过视频聊天缓解对家人的思念。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了。”每次听到这句话,武朋眼里就泛起泪花。一次又一次赶往抗击疫情一线,心中却满怀对家人的愧疚。
3月9日晚,武朋接到任务,他要和医护人员一道转运一名韩国入境的回湛人员。3月10日早晨,他乘坐驻穗办租用的车辆前往从化接人,到达从化后马上联系广州商务局相关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这时,出租车司机闹起了情绪。“公司让我来开车,也没说是来接隔离人员啊。”武朋耐心劝解,安抚司机情绪,后来司机情绪又激动起来。考虑到从广州回湛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武朋果断与出租车公司沟通更换了司机。为安全顺利完成转运任务,一路上他们不敢多喝一口水,减少不必要的停车,降低与外界接触的几率。经过七个小时车程安全抵达,完成交接任务。
此后,武朋共6次在湛江、深圳、广州往来奔走,转运旅客43人次。有时遇到车流高峰期要十二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有时刚到目的地又要马上接人返回,基本没有按时吃过饭。尽管如此,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疫情不退,我不能退。”
克服困难细致服务
在正常上班的一天,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护士接到院里通知,要去广州参加市驻点防控疫情工作。离出发仅有2小时准备时间,辛小雅急忙脱下工作服回家收拾行李就赶往医院集中,随后与六名同事带着医院准备的防护物资连夜赶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在与市工作专班领导碰头后,他们每人按6小时轮流值班,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坚持在岗位上为返湛的同胞提供必要的服务,及时为他们做核酸检测及测体温,有异常的马上进行隔离观察。
部分旅客情绪波动大,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不理解,辛小雅耐心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还有一部分旅客防护意识不够好,她适当劝说,让他们合理佩戴防护用品,保障自身安全。对于老人、孕妇、小孩等旅客,在候车或进食时,尽量安排他们去人少的地方。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旅客们倍感温馨。
“"终于回到祖国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非常感谢医务人员的付出,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每每听到从境外回来的同胞这样说,我就感到很安慰,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辛小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汉章)邀请供需契合度高的企业和学校一起参与、为在线报名和远程面试提供线上平台……记者了解到,“春暖花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