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樟山隧道外景航拍图。
新增车行隧道内景。
慢行隧道投影段。
慢行隧道内景。华发集团供图6月23日,板樟山新增隧道将正式启用,将大大缓解香洲、拱北片区往来交通的拥堵状况,同时增设高颜值的慢行隧道,可满足市民步行、骑车过板樟山隧道的愿望。需要提醒市民的是,进入新增隧道后,要注意按照交通标识行驶。
□本报记者苑世敏
更快从日通行4万辆次提升到15万辆次
新增隧道一共有3条,其中两条为机动车隧道,1条为国内最长的慢行隧道。
新增隧道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管线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安监工程等,建成通行后,与既有板樟山隧道组成双向八车道。
现有板樟山隧道,当年设计日交通通行能力为4万辆次,新增隧道启用后,日通行能力将提升到15万辆次,板樟山隧道交通拥堵的现状将得到极大改善。
更美市民可骑车步行通过板樟山
板樟山新增隧道还增加了慢行隧道,这将彻底改变行人、非机动车不能直接通过板樟山隧道的历史,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板樟山新增慢行隧道按照“安全、舒适、美观、经济、有特色”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慢行隧道中特设视频动画投影段,用于展现珠海城市文化与特色,顶面绘制了3D蓝天白云彩绘,可缓解视觉疲劳、增加景观趣味性,每隔50米左右,还加入了飞鸟、热气球、航天器等元素的图案,带给市民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验。
此外,慢行隧道照明系统采用基础照明和景观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光环境的多样性和舒适性。
链接
慢行隧道
北接柠溪南接拱北,全长约1235米,慢行隧道内部路面设置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其中人行道宽3.5米,非机动车道宽4.5米,隧道内净空高4米。
人行道采用花岗岩石材铺设,非机动车道采用红色沥青混凝土铺设,拱墙侧面采用真石漆喷涂,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通行体验。
●背景
原隧道通行能力不足导致拥堵
板樟山隧道是连接香洲片区与拱北片区的重要通道,是双向四车道分离式市政隧道,隧道建成后,成为珠海主城区最重要主干道之一。
近年来,随着珠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板樟山隧道日交通量从通车初期的5000辆次发展到现在的10万辆次,高峰日更是突破11万辆次,原隧道的通行能力已经远远不足,导致该路段经常拥堵。
为缓解通行压力,板樟山新增隧道工程2018年8月底开始爆破施工,2019年9月6日完成爆破施工作业,隧道全线贯通。
新闻推荐
报告指出,2019年,香洲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践行初心、担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