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们也希望搭上网络“快车”
传统水果售卖渠道受冲击
文/图梅尔
近年来,“朋友圈经济”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通过微信、微博平台购物,这其中就包括了新鲜水果的售卖。很多人没想到,以往买水果都想要到现场看一看、挑一挑,而现在仅凭几张饱和度高的照片和视频以及让人蠢蠢欲动的文字图案,人们就决定拍板“一键付款”了。疫情期间,新鲜水果网络售卖更是火爆。
传统水果买卖渠道的转变
市民购买新鲜水果,经历着从最早的集市到农贸市场、再到专业水果售卖店的转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传统水果买卖形成了农户直接销售、多层中间商销售、以“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产品销售等多种销售渠道共存的销售格局。
其中,农户直接销售指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农贸市场、将农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即“农户+消费者”的模式。这种销售模式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易,省去了中间环节,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但是这种销售模式需要农户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风险。
多层中间商的销售模式指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中间商将农产品进行销售的模式,即“农户+批发商”的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主要适用于农产品相对集中的地区。中间商为获得高额利润,往往会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而降低农民的经济利润。但这种模式下,农户不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会造成生产的盲目性,增加生产风险。
以“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指农产品的生产者将农产品卖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再由加工企业把农产品生产成其他商品进行销售的模式。这种销售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增值利润,变向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最早期,互联网并不普及之际,市民购买水果就要走进农贸市场去亲自挑选。后来专业水果售卖店出现后,人们就走进了这些水果店,挑选一些日常需要、甚至是进口水果;再后来,为了能吃到更保质的水果,人们也开始倾向于购买水果加工产品。这些是水果售卖的一些传统渠道的变迁。
水果“联网”发展全新渠道
尽管传统营销模式已在逐步转变,但近年来变化最大的还是来自于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水果买卖习惯。当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后,我们还渐渐发现,售卖水果已不是农户专利,甚至可以“全民卖果”。
在银行上班的市民李小姐爱吃水果,最近,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了一家水果店,想吃的进口水果,发条微信就能买到。采访中,林小姐告诉笔者:“去超市买的话很花时间,有时候还缺货,而普通水果摊很少有卖进口水果的。现在就方便多了,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吃到可口的水果。”据了解,她平均两三天就要买一次水果,选择的大多是市面上并不多见的进口水果。
“我特别爱吃水果,疫情期间不能到外面买水果怎么办?那只能在线上买了。”家庭主妇杨女士告诉笔者,“我的朋友圈有好几个卖水果的,购买了几次后发现有些很好,有些就货不对板,而且还贵。”在经过挑选后,杨女士终于锁定了一家线上水果店,甚至还加入了“朋友圈售卖大军”,“我发现如果能加入他们一起售卖,还可以有折扣,所以我也加盟,跟他们一起卖起水果了。”
杨女士表示,她在朋友圈卖水果卖了两个多月,而且还开了一个水果群,不到一周就有数百人加入。如今,杨女士凭借卖水果每月已经有四位数的收入,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她对这个副业很是满意。
果农想加入却受技术限制
近年来,为了缓解快速生活节奏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农业观光旅游。这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享受田园乐趣,还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但对于果农来说,市民游客到果园摘果,其实是又喜又忧。
夏日是珠海传统的摘果季,近几年无论是官方还是媒体宣传,都希望更多的人走进果园。上个月荔枝丰收的日子里,笔者在珠海斗门多个果园采访。不少果农表示,欢迎人们前往果园挑选水果,但如荔枝这种水果就不允许客人随意采摘。原因是“大家乱摘会把果树弄坏”。
一方面又希望人们来买果,一方面又怕人们糟蹋果树,果农们的心思到底是怎样呢?珠海斗门龙头山果园老板林峰河就对笔者说:“客人来了我们可以帮他们摘。”东兴生态园老板陈国超就说:“我们建议市民从朋友圈下单,这样,新鲜的水果也可以当日送达。”
据笔者了解,现在果农们经过前几年的累积都有了一帮熟客,他们大部分都会在线上下单,但这个线上仅限于微信和电话。当笔者问起有没有专门的线上网店、小程序或者APP的售卖渠道时,果农们却表示:“不太懂弄,所以还没有,有相关的技术推荐吗?”
从这个细节上看出,果农们还是很希望自己的水果能搭上网络“快车”的,但受限于电脑技术。林峰河称:“之前荔枝旺季,一天寄出几百箱水果,但因为没有成熟的销售系统,多送少送的问题就会发生。”
当看到果农因渠道问题而让一些优质水果未能及时售出而烂在农田里,高栏港平沙镇的年轻果农谭洪波就在数月前下了一个决心,他联合了当地几个果农,通过朋友圈的力量组了一个名为“珠海西区水果直送”的群,帮助当地果农通过线上售卖水果。“虽然朋友圈的力量有限,可也帮助了不少,但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提升果农的电脑技术,毕竟现在网络销售是一种主流趋势。”
链接
网购水果,要小心这些“坑”
在网购平台上,水果卖家的促销方法层出不穷:第二件半价、先预售再发货、采摘展示、直播装箱……一些网店的网页上展示的水果看起来既新鲜又大个,不少消费者看了商家的宣传很容易就会心动下单。
“我建议季节性水果不要在网上预购。”有多年水果批发经验的黎先生介绍,每种水果刚上市时,实体店售价都较贵,而网上预售通常比实体店便宜,但是等到大量上市时,实体店的售价就会降下来、甚至比网上预售时还低,这就是水果店网上预售的猫腻。此外,直播带货的风也吹到了生鲜领域,在一些网购平台的直播频道,卖家通过直播摘果、当场挑果、现场试吃等方式进行宣传,“有视频有真相”,不少消费者就是这样被吸引的。然而,当消费者收到网购的水果时,却发现实物并没有视频上那么新鲜。
“如果商家提前预售、对重量的描述含糊不清,消费者就要留神了。”黎先生说,一些卖家在描述水果时会写“大果、特大果”,却不承诺单果重量区间,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购买。“一些卖家会拿手机之类的物品和水果作对比,向你展示大小,但没有承诺单果重量可靠。”市民黄女士是资深的网购水果买家,她曾在网上购买过板栗红薯,当时卖家承诺出售的是大果,而网店图片中的板栗红薯个头也挺大的,但是黄女士收到的板栗红薯大多数只有拇指一般大。
一些卖家除了在单果大小上语焉不详,还会在整体重量上做文章,往往标称的商品重量都是带箱重量。比如宣传图上写着“50元10斤”,而快递来的水果很多会被层层包裹,这“10斤”实际上包括了纸箱、泡沫箱、泡沫网、胶带等重量。当消费者反映收到的水果净重缩水时,客服会以运输中水分蒸发来搪塞。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网购水果之前应该先向卖家了解配送方式、水果是否属于生鲜货物、延迟配送是否会影响水果的品质;网购水果应尽量选择大的平台,有些个人网店虽然售价便宜,但无法保证售后服务质量。水果虽然属于新鲜易腐的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但若存在违约、欺诈等情况,消费者依然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和赔偿。
新闻推荐
超110亿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斗门区加速拥抱智能制造,产业园百花齐放
斗门区加速拥抱智能制造,产业园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