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通讯吴立平
“我以前跟外界接触很少,可以说是孤陋寡闻,是工疗站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下,我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让我的视野变得开阔。”昨日,郭观新告诉记者,虽然他的人生有不幸,但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如今他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精神和物质世界双双实现“脱贫”。
艰辛:父母帮他进货开小卖部
今年47岁的郭观新,出生于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沙脊村。7岁时的一场脑膜炎使他的左上肢和左下肢出现萎缩,属于二级肢体残疾。二级肢残属于重度残疾,高中毕业后,郭观新不能干农活,也不能去厂里打工。为了生活,父母决定在家里开个简陋的小卖部,让他来打理,那一年是1988年。
开小卖部需要进货,郭观新自己无法去进货,只好由父亲代劳。刚开始,沙脊村附近的鸡啼河上有渡船去乾务镇,父亲会去乾务镇拿货,后来渡船取消了,只能去远一些的井岸镇。
在父亲的帮助下,郭观新的小卖部开起来了。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小卖部开了没几年,父亲患癌症突然去世了。“1993年父亲走了,帮我进货的重担便落到母亲身上。”郭观新说,他一共有三兄妹,自己是家中的老大,弟弟妹妹要读书,毕业之后也进厂打工,根本没时间帮他去拿货。还好,2000年之后,随着交通和通信的不断发展,拿货也不用像过去那么麻烦了,只需打个电话,别人就送货上门了。
“来买东西都是街坊,东西不可能卖得贵,比如一包烟拿货11块,卖出去只有12块,开小卖部赚不了什么钱,但能解决我的生活问题。”郭观新说,近年由于网购的兴起,来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少,小卖部开始变得难以为继,而且他更向往着出去结识更多的朋友,让生活过得更快乐。
希望:走进工疗站打开新世界大门
“每天8点多钟在村里等,站里每天一早派车来接我们,下午4点多钟又派车送我们回家。除了周六、周日,天天如此。”郭观新说,2014年金湾区政府出资在三灶、红旗两镇分别建设一个残疾人康园工疗站,通过工疗、农疗、娱疗等方式,对残疾人开展康复治疗。红旗镇工疗站建成后,他就成了那里的学员,家里的小卖部也就停了。
工疗站外面有一块菜地,春天的时候,郭观新和其他学员在社工的指导下,种下菜苗,然后培土、浇水,看着菜苗一天一天长大。这就是“农疗”。
更多时候,他们是在工疗站里面,加工一些小零件,又或者制作各种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卖出去的钱,都归残疾人自己所有。这是“工疗”。郭观新因为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被负责管理的社工组织安排担任质检员。“我的职责就是检查各种零件是否合格,能否过关。”郭观新说。
而最让他们开心的是“娱疗”。工疗站经常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如唱歌、朗诵、演讲和各种知识竞赛以及象棋、飞镖等比赛,负责管理工疗站的社工机构还经常组织他们外出参观。郭观新说:“我以前在家开小卖部时,曾经为了打发时间自己练习书法,来到这里,工疗站免费提供笔、墨和纸等工具,我学习书法的兴趣更浓了。”
在工疗站,郭观新除了可以享受到各种康复治疗和免费午餐外,每天还能领30元的补助,一个月可以领到600多元。加上他是二级残疾人,每月领取残疾人生活补贴215元、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35元以及金湾区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180元。这样,郭观新每个月光领到的各种补贴有1300元,基本上可以解决他的生活问题。在红旗工疗站,像郭观新这样的残疾人有31人。
“以前开小卖部,一个人非常寂寞,来到工疗站,我认识了好多残疾人朋友,还有好多助残的社工、义工。跟他们在一起,我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说这话时,郭观新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精彩:两度前往澳门交流学习
自小生活在沙脊村的郭观新,生活不便,很少到外面去。但是,近年来,金湾区残联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他和其他残疾人朋友有机会走出珠海,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2018年,在上级残联的安排下,郭观新有幸前往澳门伤残人士社会服务中心暨庇护工场“创明坊”,了解该场所的运作模式以及残疾人在里面的生活情况。“那次我还去参观了大三巴牌坊,欣赏了澳门风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澳门,让我领略到澳门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他们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到第一次去澳门,郭观新依然有一些激动。
“我自己做梦都想不到,我的作品能在澳门展出。感谢区残联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说起自己的作品在澳门圣约瑟大学展出,郭观新满脸自豪。那是在2019年6月,他在市、区残联组织下,参加澳门无障碍艺术节。在澳门期间,他聆听了残疾人康复讲座,欣赏了皮影戏和智障人士表演的文艺节目,参观了圣约瑟大学校园等地。“在圣约瑟大学,看到自己的书法作品有幸被选中,挂在展厅里展出,我非常激动,还拉着残友在自己的作品前留影。”郭观新说。
让郭观新意想不到的是,相隔不到半年,2019年10月,他又一次前往澳门。这一次,他是赴澳门参加残疾人心理健康研讨会。会上,他代表金湾区残联,向与会人士介绍金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的运作情况。
走出小村,拥抱多彩的人生。郭观新深深感到,工疗站改变了他的生活。其实,工疗站只是金湾区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其中一项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今年底,投资6400多万元建设的金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将建成投入使用。“那是我们残疾人的家,听说那里的设施好漂亮。到时候,我们也可以去那里娱乐和做康复训练了。”郭观新眼里闪着向往的光。
新闻推荐
金湾区一工作人员在线上参加民法典解读专题培训。本报记者张洲摄本报讯记者何进报道:为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