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醒狮比赛,听沙田民歌大赛,品本土非遗美食、赏赵氏家族祭礼原生态活动……斗门区将举办第五届民俗文化展。自2016年以来,斗门区民俗文化展已举办四届,成为斗门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民俗文化展已经成为斗门区国家、省、市、区各级非遗项目的展示平台,提供了生动直观的文化体验,营造了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氛围,全方位展示斗门非遗传承保护成果,有效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本报8月13日06版)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的重要部署。只有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满足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真正实现让百姓在安居乐业中享受文化之乐,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当地民俗文化也日益被外界所熟知。当前,随着斗门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斗门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得到了活化利用,促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使旅游经济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将斗门区打造成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斗门区即将举办的一系列文旅体活动,将成为该区文旅体行业转“危”为“机”、加速复苏的重要机遇,帮助其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斗门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因此,只有坚持文化惠民政策导向,多措并举,大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当然,文化惠民,搭好了台,还得唱好戏。要让好戏常演不衰,不能光靠“送”,更要靠“种”。“送文化”营造出浓郁的氛围,而“种文化”才能激活心中的种子。无论是发展文化培训基地,还是组织广场舞、诗朗诵比赛,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唱主角,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让公共文化生活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新闻推荐
由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220千伏斗门站至110千伏三村站双回电缆线路已建成贯通,途经黄杨大道、高栏港高速辅...